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电脑知识与技术》 国家级 旬刊
时间:2023-04-12 15:22:00
《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经国家批准的旬刊杂志,主管单位:安徽省科技厅,主办单位:安徽省科技情报学会、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34-1205/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3044。
《电脑知识与技术》邮发代号:26-18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电脑知识与技术》是一本面向计算机全行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信息通讯、软件研发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电脑知识与技术》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电脑知识与技术》的作者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学术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邮发代号:26-188
国内统一刊号:CN34-1205/TP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3044
三、栏目设置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数据库理论与系统,各种专用数据库,数据挖掘的实用技术,各类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等;
网络通讯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数据和设备安全,移动通信技术等;
软件设计开发: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基于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等;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等。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开发、应用技术等。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过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