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编制精减了 “考公”更要注重能力
时间:2023-04-13 15:49:13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这样的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看到“精减”二字,也许有人会说,公务员考试可能要更难了,录取的比例也要更低了,大学生就业也要更不容易了。甚至有人会觉得,行政机关要裁员了。客观地讲,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在很多人的眼里,精减人员编制,就是精减人员,就是裁员。看到精减人员编制的消息,自然而然会与公考、大学生就业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编制和人员并不完全相同,编制是一个单位可以安排的人员岗位,而人员岗位与人员并不完全对等。正常情况下,人员通常少于编制。但是,由于经过多轮机构改革,一些地方的超编人员尚未消化完毕,人员多于编制现象依然存在。精减编制对这些单位来说,压力比较大。而对没有超编的单位来说,压力并不算大。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按照数学方式算账,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编制确实会有所减少。即便5%的幅度不是太大,但具体到一些单位,会面临一定压力。而人员编制量减少,也会对单位“补新”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需要注意的是,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意思就是,人员编制总量的调整侧重于结构调整与优化。所谓的精减人员编制5%,是有的部门减少,有的部门则要增加。特别是新设部门,除人随职能走带过来的编制外,肯定也要新增人员编制。
这也意味着,此次机构改革侧重于结构优化和调整,有的部门的人员编制确实减少了,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影响新用人数量。相反,那些需要加强的部门、新设的部门,则要新增公务人员,近期招录的人员会增加,这自然会给大学生新的机会。
同时要看到,此次机构改革是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按照5%精减人员编制,是否各级行政机关都要按照这个比例精减人员编制,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按照目前的机构框架,上面是一根绳,下面是一条线。以市场监管为例,监管工作的重心在县乡,特别是乡镇。那么,基层编制如何精减,也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考量。
实际上,在不久前结束的“省考”中,一些考生发现,今年省级公务员招录人数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录人数涨幅超过50%。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人数高于去年,仅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去年略降。国考招录也连续4年扩招,今年国考招录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18.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精减人员编制5%的要求,目前在编制的总量上对大学生参加公考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整体素质、奉献精神的要求,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一些地方的公务员招录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少数热门岗位“挤破头”,而一些对报考者专业能力要求具体或基层偏远地方的岗位,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这都需要加以重视和调整。
很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通过招干或调用进入的公务员,近几年都要陆续退休。对大学生来说,自然是机会,但也是挑战。机会来自招聘数量,挑战来自角色代入。如果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协调水平等,要想成功进入公务员队伍,难度会相当大。那些只会考试、不会工作,只会讲、不会做的大学生,也难以胜任公务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