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中国防痨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18 10:22:37
为保证期刊的质量,要求对每篇来稿进行同行审稿。期刊审稿要求、取舍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政治要求
文稿内容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贯彻党和国家对科技、卫生和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政治性错误,或浮夸、泄密现象。
二、学术要求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杂志既要反映我国有关学科的新成就,代表国家医学发展水平,又要面向基层,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防治实际工作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稿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并对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注意文稿内容在技术上是否成熟,科研设计是否严谨,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是否符合循证医学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方法是否准确可靠,诊断依据是否充足,样本量是否够多,资料是否完整,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与国内已发表的同类文章相比有无作者自己新的或更深入的实践经验、科研发现和见解。对有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应建议在最快的时间内发表。注意有无抄袭、瓢窃。叙述性文献综述和讲座类文稿,应抓住当前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水平,并应有作者本人的观点或评价。
三、写作要求
1.文字:注意论文的文题是否确切、精练并与正文内容相符。论著的结构式摘要(综述、专家论坛、专论、短篇论著类论文为“指示性摘要”,审稿时可以参考对论著 “结构式摘要”的要求)是否简明扼要,摘要的“目的段”是否与本文主题(文题)相呼应;“方法段”是否交代清楚了研究的主要方法、样本和分组情况等,主要数据是否进行了明确的介绍,随机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是否给予了交代;“结果段”不能够有结论性语言,要以具体数据来说话,尤其不能够仅仅列出统计学检验值和P值,而没有交代各个比较对象的具体数据;“结论段”是否与“目的”及本文主题相呼应,是否简练。论文正文的前言是否开门见山、直接道出本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正文结构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重点突出,论点是否明确严谨,叙述是否通顺简练,讨论是否符合逻辑并与本研究的资料和参考文献相结合(特别注意讨论不能够变成“文献综述”),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英文缩写和中文简称是否合乎规范与标准。全文需要精简哪些内容,以突出本文主题。
2.图表和数据:图表与正文有无重复,是否需精简,设计是否合理,图像(包括照片图与线条图)是否清楚、正确,数据是否准确并经过必要的统计学处理,所选择的统计学方法是否恰当。
3.参考文献:要求列出必要的、近年发表的主要原文文献,并注意引用国内文献;根据中国科协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本刊编委、通信编委和审稿专家有职责和义务提醒作者引用本刊刊出论文作为其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文献的论点、数据和操作方法应恰当,与原文无误。参考文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不作限制。参考文献的格式必须符合稿约要求。
4.英文摘要:注意其与相应的中文摘要内容(包括文题、作者及第一作者单位署名、摘要中的具体数据和内容、关键词)是否一致。为加强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在内容上可较中文摘要更充实些,但不能添加正文中未涉及的内容。注意英文名词和语法是否正确。
四、取舍、处理原则
按照上述政治、学术、写作的要求衡量稿件,然后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全文发表或精简后全文发表:属于国内外首创者,国内新的较成熟的成果者,有新的或较以往深入的实践经验和见解者,均可以全文发表。内容繁琐或有重复者,可请作者精简后发表。基础或临床研究取得否定结果的论文,应有同等发表的权力。
2.短篇论著发表:属于初步研究报告者,类似报告已有发表但不多而尚有重复验证意义者,大系列分析虽与过去报道雷同但尚有一定加深认识意义者,内容一般的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等,均可以短篇论著发表。
3.退稿:主要内容有不能弥补的政治性、学术性错误者,内容不符合本刊性质或宗旨者,已有多次类似内容报道者,诊断不能肯定者,治疗方法不成熟者,立论不能成立者,内容一般、无多大价值者,均可退稿。发现一稿两投者,一律退稿,并由编辑部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退稿应尽可能提出主要退稿理由和建设性意见,以帮助作者提高,请注意用商量和与人为善的语气。在稿源较多的情况下,尤应注意时效性,“量出为入”,在期刊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对稿件及时做出包括退稿在内的处理。
4.建议转投其他刊物:有一定价值但不符合本刊性质者可建议转投他刊。有时文稿虽可用,但限于篇幅,根据“量出为入”的原则,可请另投他刊。
5.存查稿:因保密或其他原因而不拟采用的文稿,必要时可征得作者同意,留在编辑部作为参考资料。
五、审稿注意事项
1.审稿人应以对期刊、读者、作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细致地做好审稿工作,对作者一视同仁,根据来稿的质量决定取舍。与自己有关的人员来稿,应回避参加审稿与处理;编辑人员要避免给论文作者同一单位的审稿专家送审稿件。
2.审稿人对所审文稿应明确表示自己的见解,认真填写电子版审稿单。审稿意见包括政治、学术、写作三个方面的要求,应尽量一次提得全面,以免多次稿件退回修改或修后不用,造成被动。审阅完毕签名以示负责,并注明审完日期。
3.每篇稿件的审稿人姓名均对作者保密。审稿人请勿向他人展示所审稿件,也不要与无关人员进行讨论。遇特殊情况需要征求他人意见者,则应写在审稿单上,并要求他人同样保密。切勿将审稿人及其审稿意见告诉作者或除编辑以外的任何第三者。编辑部负责归纳各方面的意见,直接与作者联系。
4.所审文稿要求于2周内退回编辑部,以便从速处理。如遇送审文稿与本人专业不对口、审阅有困难时,应及时退回编辑部,最好同时能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以便另行送审。如因工作忙或因病不能按时完成审稿时,请及时将送审稿件退回,并告知编辑部拟暂不能够审稿的原因及期限。如审稿人长期外出不能审稿,务请事先函告编辑部,并将所审稿件及时退回。审稿人最好自己也建立审稿收发登记,以便必要时查找。编辑部对逾期还未审回的稿件将及时进行催审(两刊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届时会自动发送催审通知加以提醒)。
5.对未最后决定刊用的稿件,可在电脑上采用修订批注或修改的模式上传至审稿系统,以便作者、编辑人员领会审稿意见。但请注意用商榷和与人为善的语气,并不强求修改作者的基本学术论点。
6.注意综合平衡,在不降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