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1 15:33:08



1.jpg

1  投稿方式

     投稿时请登陆本刊《现代疾病预防控制》网站,点击进入“作者投稿系统”;第一次投稿请先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登录并使用“导航式投稿”提交稿件。

     投稿时,请在本刊网站首页左下角下载中心下载“介绍信及授权书”模板,加盖公章后随稿件一起上传至投稿系统。

2  投稿要求

2.1 总体要求   文稿的结构符合论文基本格式,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设计合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文稿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或实际意义。

2.2 文题   简明、准确、醒目,紧扣文章主题。中文题目一般以 20 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文题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他首字母均小写。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2.3 署名和单位   作者应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直接参与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者。署名书写格式为,在文题下方列出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为2个以上时,应在每个作者的右上角,依次加注“1”“2”“3”等;各作者之间应用逗号“,”分开),作者单位应注明其单位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然后在文章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和“通信作者:”(姓名和 E-mail)。英文摘要国内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写法为姓前名后,复姓连写,姓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

2.4 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2.5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简洁、明了,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给出本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不超过400字。3~8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下,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2.6 正文格式和结构   引言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可引用少量参考文献,一般在 350 字以内。文内各级标题层次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分级编号。 正文一级标题为“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 二级以上(含二级)层次序号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 ”相隔,如“2.1”、“2.1.1”, 各层次的序号均须左顶格。

2.7 图表   文稿中图、表应少而精,且不与正文重复。图题一律排在图下方,图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照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学照片应注明染色法和放大倍数。统计表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并附表序号和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材料与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图表。

2.8 计量单位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其书写规则。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 1 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 / kg / d 应写为 mg / (kg·d)。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

2.9 数字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有效位数以后的数字修约:小于5则舍,大于5则进,如恰等于5,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0”)则舍。

2.10 统计学符号   按照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及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应给出P值的具体值,保留3位小数,如果P值小于0.001,记为P<0.001。

2.11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全称,然后用括号写出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2.12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论著一般不少于10条,综述一般不少于35条,尽量引用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全部录入;超过 3 人的只录前 3 名,后依文种加“,等”或“,et al”的文字。外国作者姓氏均采用大写字母,名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字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所有文献题目后均需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外文期刊名称用通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联机文献和电子文献必须给出获取和访问路径。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2.12.1 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2.12.2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2.12.3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3 注意事项

3.1 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文稿,请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

3.2 凡在本刊通过终审、同意刊出的文稿,所有形式(即各种文字、各种介质)的出版权均属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他正式出版的光盘版学术期刊以及与本刊合作的网站收录。作者如有异议,应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

3.3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对录用的稿件本刊有删改权,但如涉及内容的大量改动,将请作者过目同意。

3.4 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必须保证文稿的真实性,因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引发的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3.5 在线投稿成功后,此后稿件处理状态将在系统中自动显示,作者登陆后可见。来稿被正式录用后,将向作者发出收取刊用费的通知单。如超过 2个月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3.6坚持文稿质量为唯一标准,对稿件采取择优先登的原则,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资助课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