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4 16:01:30
一、稿件内容要求
1、来稿应有原创性和创新性,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资料可靠,语句精练,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2、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查、校正及删改权,作者如有保留请预先声明。
二、稿件格式要求
1.文题、作者及单位 来稿须列出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 、地名(省、市) 及邮政编码。英文题名首字母及实词第一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全部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通讯作者应加注*号。
2.脚注 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 、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通讯作者(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
3.摘要、关键词 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中英文摘要(300字内) 、关键词(3-8个) 。实验性文章摘要为结构式摘要,即分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个部分,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作为标示词后面加用冒号,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专论、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4.前言 前言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5.正文 层次序号用1 ……1. 1 ……1. 1. 1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最后一层标题后接排正文。
6.实验材料 写明药物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 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规定或其他公认的规范化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处方需写出主要药物组成、剂量及制备工艺。写明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7.数字与有效数字 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8.计量单位和符号 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 (升) ,s(秒) ,min(分钟) ,h (小时),d (天) 等。浓度单位用摩尔浓度表示;压力单位应换算为Pa 或kPa;血压单位可用mmHg 表示,但第1 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 的换算关系;土地面积单位应将“亩”换算为m2 ;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 应写成10 - 6 ;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量值的ppm 也应废弃,如δ= 2. 5 ppm应写作δ= 2. 5,等等。
9.图表 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复表达。图头及表头均需有中英文对照。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将单位符号放在括号中,例如时间(min)。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照片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10.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11. 参考文献 依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国外参考文献一律用原始文种著录,作者姓名均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缩写点) ;英文杂志名使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文不可用中文简化字。药典尽量使用最新版本。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级标题上。作者3 人以内全写,3 人以上在第3 作者之后加“等(et al)”。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期刊[J],专著[M],专利[P],学位论文[D],标准[S],论文集[C],数据库[DB],电子公告[EB]。常用参考文献写法举例如下:
期刊 | 作者. 论文题目[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
专著 | 作者. 书名[M] 版次(第1 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译著 | 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论文集 | 作者. 论文题目[A]. 编者. 文集[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
学位论文 | 作者. 论文题目[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
技术标准 | 起草责任者,技术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 技术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其中,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可省。 |
专利 | 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
技术报告 | 作者. 文题[R]. 地名:责任单位,报告代码及编号,年份. |
报纸文章 | 作者. 文题[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在线文献 | 作者. 文题[OL].[日期]. http://…… |
光盘文献 | 作者. 文题[CD].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
其他文献 | 作者. 文题[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
12、作者的电话、详细通讯地址 放在文末,便于编辑与作者联系。
三、费用收取情况
论文被录用后,本刊收取发表费300元/版,支付作者稿酬为50元/版。本刊在收取发表费时,将稿酬从交发表费中扣除,因此实际所收取发表费为250元/版,本刊不再另行支付稿酬。 稿件刊登后,赠作者本期期刊两本。如作者需要增加本期期刊请在汇款时予以说明,我刊在寄发赠刊和版面费发票时一并寄出。但对所增寄的期刊,我刊将酌收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