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8 09:55:35
一、本刊宗旨系面向应用和应用基础理论,促进科研学术交流,以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凡与应用有关的生理学研究及对应用生理学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均可在本刊发表。本刊以登载论文原著为主,选登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献综述(一般为约稿)。还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学术活动与科技信息等。
二、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需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扼要,选词准确。研究论文不超过10000字(限5个印刷页,含图、表和参考文献);技术方法不超过8000字(限4个印刷页);研究简报6000字以内(限3个印刷页)。
三、论文的撰写顺序为:题名,作者,单位(含地址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中国图书馆)分类号,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在第一页的地角位置注明基金项目和通讯作者电话和邮箱。正文的排序为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技术方法的排序同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可省略英文摘要,但应附文题名和关键词。
四、题名的用词应简明、恰当, 能集中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中心词须符合编制题录和索引。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和代码等。题名以不超过20字为宜。署名应依贡献大小顺序排列,置于题名下方。工作单位写全称,注明省、市和邮政编码。
五、中文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其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关键词可选3~8个。英文摘要的形式和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的题名下应附作者姓名、单位名称的英译名和邮政编码。
六、正文的简体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医学名词术语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生理学名词》为准;计量单位和数码以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的“医学期刊编排规则”为准;外国人名地名不必译成中文。
七、图应具有自明性,须精选、精制,其内容不可与文字、表格重复。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写词和文字等须与正文一致。病理组织照片,应标注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最好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表一般采用三线式,应力求简洁,结构规范。表须置于文中相应处,图可附另页。图表的题目、内容和注释须用英文。统计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土s),一般不用平均数士标准误(x士sx);数据处理中的符号P、F用大写的斜体,t 、r、q用小写的斜体。
八、参考文献须引用近期主要文献,研究论文和技术方法至少10篇、研究简报至少5篇。正文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按文中出现的次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明序号,不得引用内部资料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者在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间加“,”,一律不加"和"、"and"等连词。不论中国人或外国人,一律姓在前,名在后。期刊的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文献标识码).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其后加实点)。专著的格式为: [序号]作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起迄页码(其后加实点)。
九、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信应注明不涉及保密,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本刊对来稿有权作必要的删改,4个月后未退的稿件,一般已采用。。
十、本刊已全部收录于光盘版、“电子期刊”并已入网并可通过DOI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