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4 10:59:59
1 标题
1.1 全期各栏目文章标题均用4号黑体字顶格编排。
1.2 其他消息类文章标题用字,应根据版面情况选定,并顶格编排。
2 作者姓名
2.1 用5号楷体顶格编排在文题下方。
2.2 作者名字之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
3 摘要
3.1 保留“摘要”词,用5号黑体字加黑边括号顶格排列。
3.2 摘要内文采用结构式编排,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并用小5号黑体字表示,叙述文用小5号宋体字通栏编排。
3.3 “摘要”与“目的”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与摘要正文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
4 关键词
保留“关键词”小题,并用小5号黑体字加黑边括号顶格编排。关键词内文用小5号宋体字通栏编排,“关键词”小题与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
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和doi标识
5.1 三项小题用小5号黑体字加黑边括号顶格编排,小题间空一个字距,不加标点;数码、字母用小5号宋体字表示。5.2 doi标识 doi标识用小5号宋体顶格编排,数码、字母用小5号宋体字表示。
6 英文摘要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
6.1 标题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
6.2 作者姓名用4号宋体顶格连排,作者间以逗号间隔。
6.3 作者单位用4号宋体加小括号顶格编排。此项只标注第1作者单位。
6.4 保留英文“摘要”小题,用4号黑体字加黑边括号顶格编排,与“目的”间不加标点。
6.5 摘要内文采用结构式编排,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项小题用4号黑体字表示,叙述文用4号宋体字通栏编排。“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与相应的内文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
6.6 保留“关键词”小题,并用4号黑体字加黑括号顶格编排,关键词用4号宋体通栏编排,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关键词”小题与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
7 内文格式
7.1 内文引言及叙述性文字用5号宋体,起句前空2个字距。
7.2 每段总标题采用阿拉伯数码分段顶格编排。数码和总标题用5号黑体字,分标题序号采用黑体数码1.1、1.1.1格式分段编排。数码序号与分标题用5号宋体字。序码与标题、叙文间空1个字距,不加标点。
8 表格
8.1 表格序码、标题均用5号黑体字居表中编排,序码与标题间空2个字距。
8.2 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文字、数字、符号、字母等均用小5号宋体字。表注部分用6号宋体字。
9 中文作者单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9.1 “基金项目”用小5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面左下角,上加横线与正文相隔。内容文字用小5号宋体字编排。
9.2 “作者单位”用小5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基金项目” 下。“基金项目”、“作者单位”后加冒号,不同作者单位之间用分号相隔,作者加括号。
10 参考文献
10.1 “参考文献”用5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参考文献”小题前不加序数码。
10.2 文献内文以小五号宋体字表示,采用温哥华格式,即顺序编码制编排。
10.3 文稿 正文中引用或出现的参考文献,应以先后顺序用6号宋体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上标于引文相应处。
10.4 文末的参考文献顺序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文末的参考文献序数码与文献文字间相隔1个字距,不加标点。
11 期刊参考文献的表达格式
[序号]作者姓名1,2,3,等 .文献题目 [J].期刊名称,年,卷(期):起页
12 专著参考文献的表达格式
A [序号]作者.专著名称[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B [序号]作者.专著名称[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C [序号]作者.专著名称[M].第2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13 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小题以小5号黑体字编排在文末右栏中线偏右位置。“收稿日期”小题与年—月—日间相隔1个字距,并加小括号。
14 特别注解
参考文献类: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标准[S]、专利[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