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7 10:19:30
1.1 登录网站,在线完成远程投稿。
1.2 投稿后可在线或在手机微信平台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1.3 来稿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切勿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以及一稿两投或多投。
1.4编辑部将初审符合要求的稿件,按照稿件处理程序,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和学报主编终审,编辑部根据评审意见,以学术质量为前提,公平、公正地取舍稿件。
1.5稿件文责自负,凡被录用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
1.6期刊付印前按校样版面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同时支付稿酬,出版后赠送当期杂志2册。
2稿件要求
2.1文稿撰写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书写规范。论著7 000字以内(含图、表),短篇论著、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4 000字以内,病例报告3 000字以内,外文字符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符号应正确运用。
2.2文题应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知缩略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6个汉字,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作者单位应写全称(中英文),并注明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2个或2个以上,在每一位作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单位名称标注相同的序号。
2.3文章均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除综述和病例报告外,中文摘要采用结构式(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2.4关键词(3~8个)选词应规范,应尽量从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选用,中英文关键词应对应。
2.5正文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病例报告分为“临床资料”和“讨论” 2 个部分。文章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以“1,2,3…”排序,二级标题以“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以“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方法部分已有文献记载的,引用文献即可;若对文献记载的方法进行改进或有创新应详细说明。结果可用文字、图或表格形式表达,但三者内容不宜重复。英文缩略词应先出现中英文全称后方能直接运用。量和单位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2.6文中图表以先见文字后见图表为原则,图题、表题需中英文对照(一般不超过15字)。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图表直接置于正文中,图表中内容及注释用中文表示。照片须另附文件(TIF格式),组织学照片需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
2.7首页地脚线下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及其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及是否为研究生导师,并提供电子信箱;如有通讯作者,请注明姓名和电子信箱。
2.8按国家标准规定书写统计学符号。
2.9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其中80%以上应为近5年出版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并在正文相应处右上角标注,温哥华格式书写。①期刊:作者.文题[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②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免著)[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科学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⑦电子文献:作者.题名[EB/OL].电子文献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