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为什么SCI被撤的论文大多在医学领域?
时间:2023-11-10 09:39:04
为什么SCI被撤的论文大多在医学领域?
1. 中国医学研究论文数量庞大
中国医学科研领域发展迅速,占据了大量的SCI文章发表数量。由于数量庞大,撤稿率也相对较高。医学领域研究的复杂性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导致了医学文献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2. 医学研究存在的激励机制问题
部分科研人员存在“发表即立功”的思想,为了追求高数量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可能会出现科研不端行为,如数据串改、剽窃等。这种行为在医学领域尤为突出,也成为撤稿的重要原因。
3. 医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容易受到干扰
医学研究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容易受到干扰,例如患者选择、样本量不足、结果解读错误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最终被撤回。
4. 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绝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医学领域时有发生,如虚假研究、数据造假、论文抄袭等。这些不诚信的行为被揭露后,论文往往会被撤回。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医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
5. 医学研究存在的时间紧、压力大问题
医学研究的时间紧、压力大的特点,导致研究者可能会忽视严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为了赶上截稿时间或满足资金要求,可能会掉以轻心,从而导致研究质量不佳。
6. 医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多样性
医学领域涉及的课题范围广泛,研究设计和实施的复杂性较高。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更加复杂,容易受到干扰,导致结果不稳定。
7. 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问题
部分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存在问题,审稿人和编辑对论文质量的审核不严格,容易出现不符合标准的论文被接受并发表。这也是导致被撤论文较多的原因之一。
8. 政绩考核及科技评价体系推动“论文产业化”
政绩考核及科技评价体系中对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的要求过高,导致了一些科研机构和研究者“论文产业化”的现象。为了达到政绩考核和科研评价的指标,可能会出现抄袭、伪造数据等行为,从而增加了被撤论文的风险。
以上是导致SCI被撤的论文大多在医学领域的一些可能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从学术期刊、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等方面加强监管和规范,更需要强化研究者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提高研究质量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