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公立医院要从关注考核排名转为思考内部改进

时间:2024-01-10 10:29:18

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召开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总结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年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国考”成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2019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会议指出,5年来,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从2018年度的1865家到2022年度的2112家,已基本覆盖了全部的西医类三级公立医院。

 

从5年数据看,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落实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明显。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和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分别增长10.0%和23.5%,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阳性率接近90%,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分别提升4.6和6.7个百分点。

 

从5年数据看,三级公立医院运行模式进一步精细化。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较2018年下降7.8元,相当于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家医院平均增加93.3万元收入。与2018年相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均低于5.0%,医药费用增幅低于GDP的增幅。

 

从5年数据看,公立医院资源配置逐步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等紧缺医师数量和占比均较2018年有所增长,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和人员支出占比较2018年分别提升1个和3个百分点。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绩效考核已经成为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关键一招。”焦雅辉说。

 

绩效考核明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焦雅辉指出,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并概括提出“五个必须”,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党中央、国务院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部署,就要求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顺应形势、巩固态势、发挥优势。

 

会上,焦雅辉部署了下一阶段有序深化绩效考核工作的几项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持考核指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政策要求和卫生健康工作实际,不断优化延伸指标。出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手术目录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四级和微创手术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精准客观。

 

二是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考核评价,并启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工作,结合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等相关专科医院特点,研究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进一步提升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三是研究制订医联体和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以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为重点开展考核,推动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在此基础上,拓展为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医疗服务体系绩效考核,验证分级诊疗成效、区域资源布局合理性,指导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落实规划,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从关注考核排名,转向思考内部改进

 

近年来,各地持续探索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财政资金拨付、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并在医疗资源规划、医院评审、医保政策调整、领导干部任免与奖惩、重大项目建设、科研扶持、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运用。有的省份还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省级政府对地市级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

 

此次会议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监测指标结果,深入开展本省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促进公立医院主动加强和改进医院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地见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与医院评审评价、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建设以及各项评优评先工作紧密结合,作为选拔任用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参考。”焦雅辉说,各医院也要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主动调整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要将关注点从“关注考核排名”转变到“思考内部改进”,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会议还通报了2022年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情况,包括省份的排名以及各省在每一个维度和具体指标的排序情况。相关专家还就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组织情况和数据常见问题、病案首页常见问题及相关要求等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