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学论文写作统计方法及写作重点分析

时间:2024-01-31 10:10:22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统计方法的描述至关重要,因为它为读者提供了评估研究有效性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信息。以下是统计方法部分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要点:

  1. 研究设计和样本量计算:

    • 明确阐述研究的设计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 如果进行了样本量计算,应说明计算依据,包括预期的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检验效能等。

  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描述数据的来源、收集方式、以及任何预处理步骤(如数据清洗、转换或缺失值处理)。

    • 指明哪些变量是主要的关注点,以及这些变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 统计分析方法:

    • 针对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描述性和推论性统计方法。

    • 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特征,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数等。

    • 推论性统计:用于比较组间差异、关联性分析或因果推断,如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

  4. 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 阐述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说明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α=0.05)。

    • 如果可能,提供效应量的估计和相应的置信区间,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效应的实际大小及其不确定性。

  5. 多重比较和交互作用:

    • 如果进行了多重比较,应说明如何控制I类错误(假阳性)的膨胀,如使用Bonferroni校正、Tukey's HSD等。

    • 如果考虑了交互作用,应描述如何分析这些交互,并解释其意义。

  6. 模型假设和验证:

    • 对于复杂的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混合效应模型等),应说明模型的基本假设,并讨论如何验证这些假设。

  7. 统计软件和版本:

    • 指明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R、Stata等)及其版本号,以确保结果的可复现性。

  8. 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 如果可能,讨论对关键假设或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

在撰写统计方法部分时,重点应放在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解释结果上。这些信息应足以让审稿人和读者能够理解和评估研究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