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课题申报书:如何构建研究框架与精细化内容设计

时间:2024-04-10 11:16:31

撰写课题申报书是开启科研探索之旅的首要步骤,其中,精心构建的研究框架与内容设计更是申报书的精髓所在,它们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题申报的成功与否。研究框架如同课题的骨架,它搭建起了整个研究的结构和脉络,而内容设计则是对这一骨架进行血肉的填充,详细规划出科研活动的每一个具体步骤。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撰写这两个核心部分的指导原则与建议。

课题申报书:如何构建研究框架与精细化内容设计


一、研究框架的构建

研究框架是科研项目的理论根基和结构蓝图。一个完整且清晰的研究框架,不仅需明确探索的核心问题,还应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所依托的理论基础,以及期望达成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展开:

  1. 问题的精准定义:这是研究框架的基石,必须明确指出研究旨在攻克的关键问题或核心现象。

  2. 理论背景的深入挖掘:通过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前人研究的介绍,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找到研究的定位。

  3. 研究目标与假设的明确: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研究的具体目标,并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以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

  4. 研究方法与设计的周密规划:详细说明将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具体策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创新点的凸显:从多个角度挖掘研究的创新之处,如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或方法论创新,以突显研究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6. 预期成果的清晰描述:阐述项目完成后期望达到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为评审人提供明确的评估依据。

二、内容设计的细化

内容设计是对科研活动的详尽规划,它具体描述了研究将如何有条不紊地推进。一个优秀的内容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研究阶段的细致划分:将整个研究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达成目标。

  2. 任务与时间的合理规划:对每个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详尽描述,并给出相应的时间表,以确保研究的进度和效率。

  3. 资源与人员的优化配置:明确研究所需的各类资源,如文献资料、数据支持和实验设备等,并合理分配研究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4.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全面考虑:预见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前规划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或备选计划,以降低研究风险。

三、写作技巧的运用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还需注意运用一些关键的写作技巧,以提升申报书的整体质量和说服力。

  1. 明确性与具体性:无论是研究框架还是内容设计,都应尽可能做到明确和具体,避免使用模糊或笼统的表述。

  2. 逻辑的清晰性:整个申报书的结构应逻辑严密,各个部分之间应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可行性的强调:在规划研究内容和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确保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4. 创新性的突出:在申报书中应着重强调研究的创新点,展示研究的独特价值和前瞻性,这是提升课题申报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做具体的说明,通过这个实例,加深大家的理解能力,云平文化小编也不容易哦,敲黑板啦,请大家注意听讲,我们以一个假设的课题申报书为例来详细阐述研究框架与内容设计的应用


课题名称:“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框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背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 意义: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 前人研究了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但结论不一。

    • 需要进一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的具体方式、频率和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研究问题: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什么?

    •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预期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 讨论不同使用模式下的影响差异。

  5. 总结与展望:

    • 总结研究结果,提出针对青少年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的建议。

    •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如社交媒体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二、内容设计

  1. 研究阶段划分:

    • 阶段一:文献回顾与问题定义(1-2个月)

    • 阶段二:问卷设计与预调查(1个月)

    • 阶段三:正式调查与数据收集(2-3个月)

    • 阶段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2个月)

    • 阶段五:撰写报告与论文(1个月)

  2. 任务与时间规划:

    • 确定研究团队成员及分工(第1周)

    • 完成文献回顾(1-2个月)

    • 设计并发放问卷(第3个月)

    • 收集并分析数据(4-6个月)

    • 撰写并提交研究报告(7-8个月)

  3. 资源与人员配置:

    • 研究团队包括心理学家、数据分析师和社会学家。

    • 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获取青少年样本。

  4.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 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次验证和清洗。

    • 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方案,如样本量不足、数据异常等。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框架与内容设计在课题申报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框架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而内容设计则详细规划了研究的每一步实施过程,确保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综上所述,撰写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框架与内容设计是一个需要深度思考和精心策划的过程。通过遵循上述指导原则和建议,并结合实际的科研需求和目标,研究者可以更加系统和专业地完成申报书的撰写工作,从而大大提升项目获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