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新治疗建议!2024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重磅发布
时间:2024-05-27 16:21:21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新治疗建议!2024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重磅发布!
引言: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
2024年5月,《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于《中华糖尿病杂志》重磅发布。该指南是在2021版基础上的更新,重点介绍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概述、分型与临床表现、筛查与诊断方法、防治、患者随访和转诊等内容,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医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早期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延缓疾病进展。
指南指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类型,尤其DSPN最为常见,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 DSPN。
回到总体来看,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弥漫性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三种类型。其中弥漫性神经病变又分为DSPN和自主神经病变。
➤DSPN:包括小纤维神经病变(SFN)、大纤维神经病变和混合纤维神经病变,约2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
➤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排汗功能异常、无症状性低血压及瞳孔功能异常等。
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周围神经,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为多发性单神经炎,需与多发性神经病变相鉴别。
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常见的为神经丛神经病变和胸神经根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机制治疗+症状治疗
指南指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害巨大,但目前尚无针对糖尿病神经损伤的特殊治疗手段。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的临床表现常较隐匿、易被忽略,待临床作出诊断时,其往往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因此,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尤为重要,保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的基础。
1.机制治疗
目前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一些中药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营养神经药物:包括
➤抗氧化应激药物:α‑
➤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改善微循环药物:(1)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可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E1能改善DSPN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口服贝前列腺素钠也有类似作用。前列腺素 E1 联合甲钴胺或 α‑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均优于单药治疗。(2)
➤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药物:乙酰
➤中药: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植物药及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1)木丹颗粒:主要包含丹参、 元胡、当归等,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木丹颗 粒在治疗DSPN方面与甲钴胺有同等疗效。(2)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药物组成,可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可以阻断羟自由基的产生和阻止脂质过氧化。复方丹参滴丸单用或者联合甲钴胺均可以改善DSPN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二、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的治疗
DPNP 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病情也可以酌情使用非药物治疗。药物首先选用
(一)药物治疗
1.抗惊厥类药: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钠离子通道阻断剂。(1)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此类药物是γ‑氨基丁酸的类似物或衍生物,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 2‑δ亚基的配体。主要包括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美洛加巴林和克利加巴林。治疗DPNP,推荐首选普瑞巴林。(2)钠离子通道阻断剂:主要包括
2. 5‑羟色胺‑
3.三环类抗抑郁药:本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突触内单胺水平来直接影响下行性神经元的活性。阿米替林是最常用的三环类药物,治疗 DPNP 有一定的效果[94]。然而,因其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4.阿片类药物:阿片类激动剂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的麻醉镇痛药,常用于 DPNP的治疗。此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这两种药物由于均有一定的安全问题,不建议将其作为一线或二线药物。
5.局部用药:局部外用药包括 8% 辣椒素贴片和
(二)非药物治疗
1.针灸治疗:结合祖国医学的理论,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已被广泛接受。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针灸对于DPNP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电刺激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和调频电磁神经刺激等。荟萃分析显示,绝大多数的电刺激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
信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16(5):4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