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在讨论部分结合临床实践时,如何避免过度解读研究结果?

时间:2024-11-15 09:41:13

在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结合临床实践时,避免过度解读研究结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基于数据说话

忠实于统计结果:在讨论临床意义时,严格依据研究的统计数据来阐述观点。例如,如果研究发现某种药物对疾病症状的改善仅在统计学上有微小的差异(如 P 值刚刚小于 0.05,且效应量很小),那么在讨论其临床实用性时,不能夸大这种改善的实际效果。应明确指出这种改善虽然在统计上有意义,但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只是微小的变化,如 “尽管本研究中药物 A 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较安慰剂组降低了 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8),但从临床角度看,这一改善程度可能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临床价值。”

谨慎使用推测性语言:避免使用没有数据支持的过度肯定或绝对化的语言。不要从有限的数据中做出过于大胆的推测。例如,在样本量较小的研究中,如果观察到某种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不能说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法肯定会在大规模临床应用中有出色的表现”,而应该说 “虽然在本研究中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观察到的趋势可能提示未来在更大样本研究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 考虑研究的局限性

方法学限制对结果的影响:在讨论临床意义之前,先详细阐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对结果解读的影响。例如,如果是回顾性研究,要指出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或数据缺失的情况。“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患者的部分治疗信息依赖于病历记录和患者回忆,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对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因此,在将这些结果推广到临床实践时需要谨慎考虑。”

样本局限性的考量:如果样本有局限性,如样本量小、样本来源单一(仅来自某一特定医院或地区)或样本选择有偏倚,要明确说明这些因素对结果外推到临床实践的限制。“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城市三甲医院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在医疗资源获取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基层医院或偏远地区患者有所不同,因此在将本研究结果应用于更广泛的临床实践时,需要考虑这种样本来源的局限性。”

3. 参考现有临床证据

 与其他研究对比验证: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已发表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对比。如果自己的结果与现有大部分研究不一致,不要轻易否定其他研究或者过度强调自己研究的正确性。而是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干预措施等不同导致的。例如,“本研究中发现药物 B 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如先前报道的那样显著。经过分析,可能是本研究中药物 B 的使用剂量较低,或者研究对象的病情较复杂,这与之前研究的单纯病情患者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虑将本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与其他研究的差异。”

依据临床指南和共识解读:在讨论临床意义时,参考临床指南和医学共识。如果研究结果与指南推荐不符,需要深入分析原因。例如,“本研究结果显示某种治疗方式可能与当前临床指南推荐的不同,但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的特殊情况(如新型药物的联合使用等)导致的。在没有足够证据改变现有临床指南之前,临床医生在应用本研究结果时仍应以指南为主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