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如果在职业资格评审标准中加入职业素养评估是否能确保医疗质量

时间:2024-11-18 17:32:06

在医疗人员职业资格评审标准中加入职业素养评估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具体的评估维度和方法:

一、职业道德

  1. 诚信与正直

评估方法:通过医院的医疗记录系统和财务系统审查医疗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虚报医疗费用、篡改病历等。同时,调查医疗人员在学术研究中的诚信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问题。例如,可以利用专门的学术查重工具检查论文的原创性。

重要性:诚信和正直是医疗行业的基石,医疗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维护医疗行业的尊严。

2.患者权益保护

评估方法:一方面,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感受到权益受到尊重,如是否被充分告知治疗方案、风险和费用等。另一方面,检查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记录,看是否有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隐私权等相关内容。例如,查看是否有未经患者同意泄露其病情信息的情况。

重要性: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医疗人员有责任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敬业精神

  1. 工作投入度

评估方法:医院可以统计医疗人员的出勤情况,包括加班次数、值班的认真程度等。同时,通过同事评价了解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如是否主动承担额外的医疗任务、对疑难病例是否积极参与研究和治疗等。

重要性:医疗工作常常需要高强度的投入,敬业的医疗人员能够更主动地为患者服务,确保医疗工作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2.对医疗事业的热情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与医疗人员的面谈了解他们对医疗行业发展的关注程度,例如是否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是否积极参加医学研讨会等。此外,观察医疗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如是否对患者充满关爱、对医疗工作充满激情等。

重要性:对医疗事业的热情能促使医疗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三、团队协作能力

  1. 跨科室合作

评估方法:从医院的会诊记录、多科室联合治疗案例中评估医疗人员在跨科室合作中的表现。查看他们是否能够及时响应其他科室的会诊请求、在联合治疗中是否积极沟通和配合等。同时,可以向参与合作的其他科室同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合作能力。

重要性:许多复杂疾病需要多个科室协同治疗,良好的跨科室合作能力能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2.科室内部协作

评估方法:通过科室内部同事的评价了解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协作情况,如是否愿意分享经验、是否帮助新同事成长、在医疗工作中的配合默契程度等。此外,观察科室内部团队项目(如科研项目、教学项目等)的开展情况,看医疗人员是否积极参与和贡献。

重要性:科室内部的和谐协作是科室高效运转的关键,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疗团队的整体发展。

四、情绪管理能力

  1. 面对压力的情绪调节

评估方法:在高压力的医疗场景(如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观察医疗人员的表现,或者通过同事和上级的描述了解他们在紧张工作环境下的情绪状态。同时,可以让医疗人员自我评估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情绪调节方法和效果。

重要性:医疗工作压力大,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医疗人员保持冷静和专业,避免因情绪问题影响医疗决策和患者体验。

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中的情绪控制

评估方法:从医患沟通记录、现场观察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反馈中评估医疗人员在沟通中的情绪表现。例如,是否能在患者或家属情绪激动时保持耐心和理解,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

重要性:医患沟通中的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冷静、理智的沟通能更好地传达医疗信息,解决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减少医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