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缺氧的概念
时间:2024-12-06 10:37:02
氧参与生物氧化,是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250毫升;活动时,耗氧量增加。但人体内氧储量极少,有赖于外界环境氧的供给和通过呼吸、血液、血液循环不断地完成氧的摄取和运输,以保证细胞生物氧化的地需要。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oxia)。
缺氧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例如休克、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贫血等,都可以引起缺氧。缺氧在军事医学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例如高原适应不全症主要是个缺氧的问题;高空飞行、潜水作业、密闭舱或坑道内作业,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意外,都可发生缺氧。所以研究缺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缺氧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缺氧的防治,保障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氧的获得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流量;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血流量。故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与耗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氧分压(PO2)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故又称氧张力)。在100毫升37℃的血液内、以物理状态溶解的氧,每0.003毫升可产生0.133kPa(1mmHg)的氧分压。正常人在静息状态,呼吸海平面空气,以物理状态溶解在动脉血内的氧约0.3毫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约13.3kPa(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约5.32kPa(40mmHg)。
PaO2主要取决于肺泡氧分压(PAO2)的高低、氧通过肺泡膜弥散入血的量、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如果外界空气氧分压低或肺泡通气减少,使肺泡氧分压降低,或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肺动-静脉血功能性或解剖性分流增加,都可使PaO2降低。
氧含量 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19.3毫升%,混合静脉血氧含量约12毫升%。
血液氧含量主要取决于PaO2与血红蛋白的质和量。PaO2明显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使血红蛋白饱和度降低,或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减少,都可使氧含量减少。
氧容量 指氧分压为19.95kPa(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5.32kPa(40mmHg),湿度38℃,在体外100毫升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量。正常血红蛋白在上述条件下,每克能结合氧1.34~1.36毫升。若按每100毫升血液含量含血红蛋白15克计算,动脉血和静脉血氧容量约20毫升%。
氧含量取决于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的量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贫血)或血红蛋结合氧的能力降低(如高铁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则氧容量减少,氧含量也随之减少。如果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的量和性质正常,只是由于氧分压降低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此时氧含量减少,但氧容量是正常的。
氧饱和度 是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的百分数。1克血红蛋白最多能与1.36毫升的氧结合,氧饱和度达到100%。氧饱和度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氧饱和度(%)=实际1克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毫升)/1.36(毫升)×100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95~9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约75%。
氧饱和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氧分压的高低,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氧离曲线来表示(图3-1)。由于血红蛋白的生理特点,氧离曲线呈S形,PO27.98kPa(60mmHg)以下,才会使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氧含量明显减少,从而引起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