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蜂窝织炎
时间:2024-12-06 10:55:52
蜂窝织炎(cellulitis)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因化学物质侵入软组织引起。大部分为原发,因皮肤创伤引起,也可因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扩散而来。
蜂窝织炎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可给予大量抗生素,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多种维生素及止痛或退热等治疗。
病因
引起蜂窝织炎的常见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亦可由流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后者常引起坏疽,较严重。本病亦可为局部化脓性炎症的并发症,或深部化脓灶穿破后所致。局部外伤、血运不良、挤压疖肿以及放射疗法均可作为本病诱因。化学物质直接注入皮内也可导致急性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一般病变浅者,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但局部不产生水疱。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