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颈臂痛
时间:2024-12-20 16:50:21
颈臂痛(pain of neck and arms),颈、肩、臂、指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常见病证。常伴有项强,手指麻木无力或头枕部疼痛、眩晕、耳鸣、下肢沉重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伏案低头工作史。西医认为引起颈臂痛的疾病有许多,但颈肩部软组织、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和劳损性疾病最为常见,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颈背肌筋膜炎、颈椎后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等。中医应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治疗颈臂痛有较好疗效,只有极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颈臂痛多为本虚标实证。中年以后,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滋荣筋脉。加之平素经常低头工作,缺少活动,气血呆滞不畅。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亦会滋生痰湿,痰湿与瘀血滞气相合,阻遏经络,不通则痛。一旦感受风寒或颈项部用力不当,或夜寐位置不佳,都可诱发疼痛。也有由较剧烈的外伤而伤筋较重,瘀阻气滞,痹阻不通,发为肩臂疼痛。
颈臂痛的辨证以辨别虚实偏胜的不同类型为要点。最常见的是气血不通、痰湿痹阻的痹痛型。症状以颈、肩、臂、手指疼痛伴麻木为主。检查可发现颈活动受限、颈项肩背部有几处明显的压痛,头顶加压或同时稍侧弯颈部时麻痛加重。个别患者手指痛觉减退,握物无力。其次,为兼有肝阳上亢的眩晕型及肝肾两亏筋骨痿弱的痿证型。眩晕型除颈臂痛外还有头晕,目眩,而且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甚者颈部突然旋转后眩晕猝倒,项强,易怒,口苦,咽干等症也或存在。某些病例则以虚损为主,颈臂痛及眩晕,并伴有耳鸣,腰酸,心悸,神疲。痿证型多由颈臂痛起病,进而肢体沉重,活动牵强,步履蹒跚,小便滴沥。某些具此症状的患者以痰湿阻遏为主,或痰湿与肝脾肾虚损兼存,表现为形体似乎壮实但无力,动作迟钝,舌强,语言不利。颈臂痛的辨证还应辨别有否机械性的阻滞或其他影响气血通畅的因素,如颈椎椎体后缘明显的骨赘,后纵韧带较大的骨化块、颈肋、斜角肌挤压以及颈椎结核、肿瘤、脊髓各种病变等。这些因素有些只是产生病证的基础,而不是必然原因。但经过一定时间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加重,或者在周密的检查后已发现有关病证,则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引起的症状,应予辨别。
治疗颈臂痛的常用方法有手法、药物、针灸、牵引及练功等。
手法。手法能舒筋解痉,流通气血,调整筋骨的位置,有较好的效果。通常用点压、推ai揉、捏拿、摩擦等手法,配合缓慢而有力的牵引和牵引下屈伸旋转。手法前后用活血通络药液浸渍的毛巾热敷则取效更佳。近年来也采用旋转按捺手法,但不宜用于年龄偏高、有心脑血管病变,X线片上有明显压迫脊髓的因素等病例。
药物。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多以芳香宣窍、流通气血的药物制成高低适当的药枕夜寐时枕于颈部,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内服药则按不同类型施治。痹痛型用牛蒡子汤、鹿丹汤加减,以宣通气血、豁痰通络。症状缓解后用地黄丸类合大或小活络丹滋益肝肾、活血通络以得巩固。眩晕型应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天麻勾藤饮加减;以虚损为主宜益肝肾、养精血,可用河车大造丸。痿证型是精血枯涸成痿,当予峻补,方如全鹿丸。若兼有痰浊或以痰浊实证为主,则宜参入化痰之品或以逐痰通络为先,方如医学心悟解语丹。
针灸。可依疼痛范围循经取穴。七星针叩打颈部棘突、椎旁及肺俞、风门等穴并予拔罐亦常应用。
牵引。能解痉舒筋,从而活血止痛,也能调整筋骨的细微错缝。有坐位、卧位及立位三种位置,亦可用配戴在项肩部的牵引架。
练功。选用颈部活动为主和增强全身体质的两类术式,如祛病延年二十势、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