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2025年医评新红线,触碰即退?

时间:2025-02-10 10:34:47

全国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2025年1月1日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将迎来全新模式,涵盖考核、分类评估及数据利用等创新方式。这场变革不仅对传统职称制度进行了重要颠覆,也标志着对卫生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在这场革新中,有几条“红线”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需特别注意的,一旦触碰,将会严重影响职业生涯。

虚假论文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违规行为。有些申请者在职称评审材料中提供了虚假的论文发表情况,包括编造发表论文的期刊、篇数、作者等信息。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职称评审结果将被认定为无效,申请者还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处罚。因此,提交的每一篇论文都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对自己和同行的基本尊重,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部分。

团队合作中的不当行为也是一个容易踩到的地雷。例如,有些申请者夸大了个人在团队合作研究中的贡献,甚至将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不仅违背了团队精神,也严重违反了学术规范。真正的科研需要的是协作和互助,任何夸大其词的行为都会适得其反。

学术论文交易更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有些申请人通过支付费用或采取其他手段来购买学术论文,以提升职称评审材料的质量。这种行为被视为学术不端,一旦被发现,不但职称评审结果会被取消,个人的学术声誉也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学术研究应当依靠真实的实验和努力,而不是金钱和捷径。

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几种行为外,还有诸多细节值得注意。《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针对申报人、评审专家、相关工作人员等三类重点人群,以及评审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是规范职称评审过程的必要措施,也是为了确保整个评审体系公开、公平、公正。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基本的要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这些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应该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无论是面对患者还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应该以高尚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025年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旨在优化人才评价体系,鼓励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但这一改革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相反,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意味着每一位申请者都需要更加谨慎和自律,避免触碰那些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政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