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副高晋升新政落地!主治医生迎转机

时间:2025-04-24 11:56:08

在医疗行业,职称评审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更影响着整个医疗行业的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近期,多地出台了晋升副高的新政策,这对于众多长期处于主治医师岗位的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道曙光,给“万年主治”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

以往,职称评审存在诸多痛点,让许多医护人员在晋升之路上举步维艰。传统的评审标准往往过于侧重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硬性指标,而对于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贡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一些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工作者,他们在日常繁重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却在职称评审中因科研和论文的短板而难以晋升。他们在主治医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多年,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这就是所谓的“万年主治”现象。

如今,多地的晋升副高新政犹如一场及时雨,对评审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新政策更加注重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这无疑是贴合医疗行业实际需求的明智之举。例如,在一些地区,临床技能考核、病例分析、疑难病症诊治能力等成为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那些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有着精湛医术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们,终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他们可以将自己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诊疗技巧、对疾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判断,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而不再仅仅受限于科研论文的数量。

新政策也兼顾了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对于在医院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的医护人员,其在教学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也被纳入评审范围。比如,培养实习医生、进修医生的情况,参与医学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表现,都成为考量的因素。这使得那些在教学工作中默默奉献、传授经验的医护人员,能够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应有的认可。而且,对于科研的要求也不再盲目追求数量,而是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一项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项目,或者一篇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论文,都有可能成为晋升的助力。

新政策还向基层医护人员倾斜。在很多地方,基层医疗工作经历被赋予更高的分值。这是鼓励医护人员投身基层医疗建设,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现状的有力措施。对于那些在基层偏远地区、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的主治医师来说,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他们在基层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为当地患者带来的医疗服务改善,都成为他们在职称评审中的亮点。

这些变革对于大批“万年主治”医护人员而言,是改变命运的契机。他们将有更多的动力去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希望在科研领域做出更有价值的成果。而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职称评审的重大变革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能够脱颖而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