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评职称期刊选择指南:如何避开知网刊的误区

时间:2025-05-27 09:48:49

在职称评审中,论文发表是核心考核指标之一,但许多作者因不了解期刊类型和评审规则,误选“知网会议刊”等高风险期刊,导致评审失败。以下结合最新政策与实践经验,梳理避坑要点及选刊策略。

一、知网会议刊的常见风险

  1. 不被评审单位认可
    知网会议刊通常指单篇文章通过会议渠道上传至知网会议数据库,而非正式纸质期刊。多数单位要求论文需在正刊(与纸质期刊同步收录)中发表,会议刊因缺乏正式刊号和出版流程,常被认定为“无效发表”


    案例:某作者发表在知网会议刊的论文,因单位要求“正刊首页检索”,评审时被直接否决

  2. 学术争议与假刊风险
    部分会议刊由非正规机构运营,存在套用正规刊号、伪造会议信息等问题。此类期刊可能被归类为“假刊”或“套刊”,不仅无法用于职称评审,还可能引发学术诚信风险

  3. 数据库收录不透明
    知网会议刊可能仅出现在知网“会议论文集”板块,而非期刊主站。部分单位明确要求论文需在期刊主站收录,此类情况易导致材料无效

二、如何识别高风险期刊

  1. 核查刊号与备案

    正规期刊需同时具备CN(国内刊号)和ISSN(国际刊号),并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查询备案状态

    警惕无CN号或仅标注ISSN号的期刊(如国际普刊),此类刊物多数单位不予认可

  2. 验证数据库收录情况

    优先选择在知网、万方、维普首页可查的期刊,避免仅出现在子板块(如万方DOI、维普仓储)的刊物

    确认论文需与期刊正刊同步收录,而非单独上传至会议数据库


  3. 警惕“低价陷阱”

    正规期刊版面费通常在3000元以上(普刊),若代理机构宣称“几百元即可发表”,极可能为假刊或套刊

三、安全选刊的核心策略

  1. 严格匹配评审要求

    查阅单位职称文件,明确期刊级别(如核心、省级)、数据库要求(如知网首页检索)及学科方向

    例如:教育类高级职称需选择《教育研究》(北大核心)等权威期刊,而非非备案的“国际教育刊”

  2. 优先选择正刊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科技核心)认可度高,但审稿周期长(3-6个月),建议提前1年规划

    普通期刊需确保为纸质出版,避免电子刊、报纸刊号刊物

  3. 关注期刊的学术质量

    参考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避免选择影响因子低于学科平均水平的期刊

    通过知网检索期刊近3年发文方向,确保与自身研究领域契合

四、其他避坑指南

  1. 慎选增刊与特刊
    增刊虽与正刊刊号相同,但多数单位不认可其学术价值,需以评审文件为准

  2. 避免跨学科投稿
    期刊对专业方向有严格限制,跨学科论文易被认定为“偏离主题”,影响评审结果

  3. 留存完整证明材料
    发表后需保存录用通知、样刊、检索页(知网PDF下载页),部分单位要求公证或加盖公章

五、总结

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原则是“合规性”与“质量匹配”。作者需以单位文件为基准,结合期刊资质、收录情况、学术影响力综合决策。若时间紧迫,可借助正规代投平台(如聚观新闻推)提高效率,但需警惕虚假承诺。

关键提醒:2025年多地评审政策收紧,对会议刊、电子刊的审查更为严格,建议优先选择2024年后新晋核心期刊或备案明确的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