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基层医生职称评审改革:打破职业发展困局的新曙光

时间:2025-05-28 17:49:53

在医疗领域的广袤版图中,基层医生宛如扎根大地的基石,承载着守护民众健康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他们在职称评审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仿佛被困在职业发展的“玻璃罩”里。如今,一系列政策变革如春风拂过,为基层医生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希望。

实操考核:真刀真枪验真金

实操考核就像是医生们的“战场演练”,是检验他们能否在医疗一线披荆斩棘的关键。它涵盖了多个重要模块,其中专业技能模块至关重要。这就好比一名战士,不仅需要熟知战斗理论(专业基础理论),还得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技巧(操作技能)。

专业基础理论方面,要求医生对与工种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还要紧跟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就像航海者必须熟悉航海图和新的航海规则一样。而操作技能考核更是涵盖了工作所需的各项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种病情的“武器库”,比如临床技能,能否准确无误地进行诊断、治疗操作,以及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应急处理能力是否过硬,都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检验。

政策背景:打破困局的转折点

曾经,基层医生在职称评审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犹如深陷泥沼。传统的评审标准像是为大医院量身定做的“紧身衣”,基层医院由于规模小、设施差,很难满足这些高标准要求。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基层医生普遍职称较低,高级职称医师匮乏,就像一座金字塔,基层医生大多只能在底层徘徊,难以登上更高的层级。

患者看病时,往往会把职称高低作为衡量医生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使得大家都挤破头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资源愈发得不到有效利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职称倾斜:为基层医生“开绿灯”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策开始向基层医生大幅倾斜,就如同给他们开辟了一条专属的“快速通道”。例如,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专业连续工作满 10 年,且已聘任中级职称的,可申报直接认定本专业副高级职称,这无疑是给在基层坚守多年的医生们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让他们多年的付出得到了更直接的认可。

在职称评审中降低了论文要求,这对于平时忙于看诊、无暇进行科研创作的基层医生来说,就像是去掉了绑在身上的一块大石头,让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增加基层服务年限加分等政策,这让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每一年都“物有所值”,如同给基层医生的职业生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进修通道:拓宽视野的桥梁

为了让基层医生能接触到更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进修通道被大力搭建起来,这就像是一座连接基层与先进医疗世界的桥梁。

社区医生有了到上级医院进修的机会,在进修期间,他们要熟悉各专科的特点,这好比是去各个“军事特区”学习先进的作战方法,以便回到基层后能更准确地为居民预约上级医院号源。与此同时,上级医院也积极推动适宜科室的专家下沉社区,开展门诊、带教和查房工作,形成“上修下沉”的工作模式,这种双向的交流就像一场知识的“接力赛”,让基层医疗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通过这些进修机会,基层医生能够将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理念带回基层,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逐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医疗差距,让居民在基层就能享受到相对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不用再长途跋涉去大医院排长队。

基层医生职称评审的一系列改革,无论是实操考核的优化、政策背景的突破、职称倾斜的扶持还是进修通道的搭建,都像是一套组合拳,旨在为基层医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让基层医生这颗颗“螺丝钉”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共同筑牢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