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疗评审政策:平衡安全与创新的关键之道
时间:2025-05-29 17:58:14
在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医疗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关乎医疗体系的规范与安全,又影响着医疗创新的步伐。其中,医疗评审政策作为关键环节,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现有医疗评审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剖析
当前医疗评审政策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全面的体系,旨在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患者安全与权益。从国家层面制定的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来看,涵盖了医院周期性评审等多个方面。这一周期性评审如同对医院的定期“体检”,全面考量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等各维度的表现。
具体而言,评审流程严谨且细致。先是根据评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评审时间、人员分工与方法,这就如同绘制一幅精准的“作战地图”,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紧接着对医疗流程展开全面梳理,像侦探勘察现场一般,识别关键环节与潜在风险点,分析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比如诊断、治疗、手术这些关键节点,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随后,针对关键节点制定控制措施,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这恰似为医疗流程筑牢多道“防线”。同时,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制定评审标准,且随医疗技术发展与法规完善及时更新,保证评审合法合规,让评审工作有章可循、与时俱进。
评审政策下医疗创新面临的困境
看似完善的评审政策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医疗创新产生了阻碍。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所关注的医疗科技创新产品进入医院机制阻碍便是典型例证。以李医生申请引进高端肿瘤精准放疗设备为例,繁琐的审批流程如同层层关卡,多部门审批、信息重复提交,使得设备引进耗时漫长,犹如蜗牛爬行。医保报销政策限制也如同一道紧箍咒,高昂费用让创新产品在医院推广受限,即便设备有望提升肿瘤治疗效果,却因费用问题难以惠及患者,这无疑抑制了医疗创新成果的临床应用。
提高评审效率与保障安全的平衡之策
为打破这一僵局,实现评审效率与安全兼顾,可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优化审批流程至关重要。建立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整合多部门资源,让信息一次性提交、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如同打通医疗创新的“高速通道”,加速创新产品入院。例如,借鉴一些地区试点经验,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资料同步审核,极大缩短审批时长。
另一方面,完善医保报销政策是关键。根据医疗创新产品特性,动态调整报销目录与比例,对于确有疗效、性价比合理的创新药械,适当提高报销额度,减轻患者负担,拓宽创新产品市场空间,使其能在保障医疗安全前提下快速服务患者。
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不可或缺。选拔兼具专业知识与创新视野的专家,既能精准评判医疗项目安全性,又能敏锐捕捉创新价值,避免因保守思维错过优质创新项目,为医疗创新保驾护航。
医疗评审政策需在保障安全底线上,不断自我革新,破除阻碍创新的壁垒,方能推动医疗行业在安全轨道上高速前行,迎来创新繁花绽放的春天,真正做到既守护患者健康,又助力医疗科技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