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肺结节的风险评估与精准管理:从晨露到沙漏的多维防控
时间:2025-06-05 16:41:11
肺结节的形成如同树叶上凝结的晨露,在医学影像中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微小阴影。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精进,使得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在毫无症状时就被发现,这种"静默的邂逅"常常引发公众对肺癌的恐慌。事实上,肺结节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鉴别网络,需要结合多种维度进行科学判断。
危险因素构成三重警报系统
烟草烟雾是肺部最顽固的侵略者,每天1包持续20年的吸烟者,肺癌风险较常人激增10-25倍,这相当于在肺泡表面安装了定时爆破装置。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吸烟者面临更大的慢阻肺风险,持续吸烟者中有四分之一最终会发展为慢阻肺患者。家族病史则是遗传密码中的红色警示灯,当一级亲属中出现≥3例肺癌患者时,患病风险会飙升至普通人群的4.24倍,这种家族聚集现象在亚洲人群中尤为明显。空气污染作为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其损伤效应具有累积性特点,长期暴露会加速肺部组织的衰老进程。
临床表现呈现两极分化特征
约80%的肺结节在影像检查中都是"安静的访客",特别是直径<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其恶性概率不足1%。当结节突破8毫米临界点并刺激支气管时,可能引发断续的刺激性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没有痰液伴随,如同时钟发条般规律出现。特殊位置的结节可能牵拉胸膜产生钝痛感,这种疼痛在深呼吸时会变得尖锐,但需注意与心源性胸痛的持续剧痛进行区分。当结节影响有效通气面积时,可能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这种症状常从快走时气促开始,逐步发展为静息状态下的喘息。
结节形态学决定风险等级
磨玻璃结节如同透过纱窗看到的月光,其恶性转化存在明显异质性。直径<5mm的纯磨玻璃结节具有极低侵袭性,可比喻为"困在冰层中的鱼",但含有实性成分的混合型磨玻璃结节恶性率可达60%以上,特别是实性占比超过50%时,相当于冰层出现裂缝。实质性结节的风险评估需要多维建模,当出现短时间增大(倍增时间<400天)、边缘毛刺或胸膜牵拉等特征时,其恶性概率呈指数级上升,这类结节应视作"启动倒计时的沙漏"。混合性结节的风险光谱跨度最大,以囊性为主的结节风险系数接近良性病变,而实性成分占优者则需要启动恶性肿瘤排查程序。
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建立动态监测档案时,可将低危结节比作"需要定期检修的钟表",建议6-12个月进行CT随访;对于高危结节则要启动"防御升级程序",包括PET-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多维评估。戒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曲线,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可回落至吸烟时的50%。家族史阳性人群建议较常规筛查年龄提前5-10年启动低剂量CT检查,这相当于为遗传易感性安装"缓冲装置"。
在肺结节管理领域,需要建立"风险分层-动态监测-精准干预"的三维防控体系。就像气象学家通过云图预测天气变化,临床医生通过结节的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和生物标志物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这种多参数评估方法,正在将肺结节管理从经验医学推向精准医学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