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卫生高级考试备考全攻略:从3个月冲刺到1年长线布局的科学规划

时间:2025-06-10 15:17:53

备考卫生高级考试是一场需要科学规划与高效执行的持久战。无论是零基础起步还是已有一定专业积累,合理分配时间、精准攻克薄弱环节是制胜关键。以下从时间维度切入,结合不同基础考生的需求,提供系统性备考策略。

一、3个月冲刺计划:高强度聚焦核心考点

适合基础扎实或急需快速提分的考生。3个月备考需采用"靶向突破法",将80%精力集中在高频考点和易错题型上。以内科为例,建议每日分配:

理论模块(3小时):按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划分,结合《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大纲》逐条梳理,重点记忆诊断标准(如COPD的肺功能分级)和治疗原则(如心衰的黄金三角用药)。

实操模块(2小时):通过虚拟病例系统训练,模拟医嘱开具、影像读片等场景,特别关注鉴别诊断要点(如腹痛的"5F"鉴别法)。

每周日进行全真模考,严格计时并分析错题,形成"个人错题基因库"。如护理考生可重点突破静脉用药配伍禁忌表,用记忆宫殿法将50组禁忌关系可视化记忆。

二、6个月稳步提升:建立知识树+技巧打磨

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实现质的飞跃。前3个月构建知识框架,后3个月专项强化:

知识体系搭建阶段:采用"3D学习法"——

纵向维度:以疾病为轴,从病因到预后建立完整认知链(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OGTT诊断→阶梯治疗→酮症酸中毒处置)

横向维度:跨学科关联(如外科术前评估需结合内科心肺功能分级)

深度维度:通过Meta分析理解争议点(如ACS抗凝时程的最新指南更新)

答题技巧淬炼期:

案例分析题采用"剥洋葱法":先抓主诉关键词→排除绝对禁忌症→筛选辅助检查→验证诊断逻辑链

多选题的"三色标记法":用红/黄/绿区分确定项、模糊项和绝对排除项,降低误选概率

三、1年长线布局:知识熔铸+能力升华

适合零基础或追求卓越的考生。建议分三阶段推进:

筑基期(1-4月):像建造金字塔般夯实基础,每日1小时精读《实用内科学》等权威教材,配合制作思维导图。例如外科考生可绘制手术术式演进图谱,对比开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适应证变迁。

强化期(5-8月):加入学习小组进行"病例擂台赛",每周针对典型病例开展角色扮演(如作为主诊医师分析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抢救流程),这种情景式学习能提升临床思维敏锐度。

冲刺期(9-12月):进行"压力测试",在嘈杂环境中完成限时答题,模拟考场真实压力。统计显示,经过10次以上压力训练的考生,时间管理能力提升37%。

四、薄弱环节专项突破手册

针对常见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知识碎片化:创建"疾病卡片库",每张卡片包含诊断要点(如SLE的11条分类标准中满足4条)、陷阱选项(如将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同于RA诊断)、速记口诀(如心梗定位"见下壁想胃,见前壁想心")

实操技能生疏:利用3D解剖软件进行虚拟操作,如护理考生可反复练习PICC置管的超声引导步骤,形成肌肉记忆

时间管理失衡:推行"番茄工作法改良版"——45分钟专注学习后,用5分钟复述刚学内容的核心点,这种主动回忆能使记忆留存率提升60%

备考的本质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条件反射的过程。建议所有考生建立"动态监测表",每周评估各模块进步曲线,及时调整策略。记住:在卫生高级考试的征途上,持续性的微小改进,终将汇成决定性的优势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