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基层医生职称评审5大冷门加分策略

时间:2025-06-13 17:18:28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职称评审中,医生往往面临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困境。除了常规的论文发表和继续教育要求,掌握一些冷门却高效的加分策略,能够帮助基层医生在评审中实现差异化突围。以下是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基层医生的5个冷门加分项,结合现单位级别和目标职称提供具体建议。

1. 基层特色病例库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临床积累

对于工作1-3年的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积累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例是独特优势。建议系统整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完整病例链(如初诊-随访-转归),突出基层首诊和连续性服务价值。例如,某村卫生室医生将50例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病例汇编成册,并附上血糖控制率对比图表,在主治医师评审中获得额外加分。关键要体现病例的规范性和基层适用性,而非单纯追求疑难杂症。

2. 医防融合项目参与:撬动公共卫生的杠杆效应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重点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随访)。工作3-5年的医生若担任项目负责人,可将考核优秀率转化为评审材料。某乡镇卫生院医生因创新设计“高血压患者家庭签约服务包”,将规范管理率从60%提升至85%,该成果被认定为“基层卫生技术创新案例”,成为晋升副主任医师的关键差异化成果。注意留存卫生行政部门的表彰文件或项目验收报告作为佐证。

3. 适宜技术推广认证:小技术解决大问题的智慧

针对村卫生室等基层单位,掌握并推广一项卫健委认证的基层适宜技术(如耳穴压豆、拔罐疗法)能带来双重加分。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可申请成为技术培训师资,例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通过取得“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师”资格,在主任医师评审中获得继续教育类额外分值。建议选择与本单位特色科室匹配的技术,同时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效果证据。

4. 交叉学科服务创新:打破资源壁垒的协作模式

基层医生可联合公共卫生、社工等专业开展创新服务。例如设计“糖尿病同伴教育小组”并留存活动记录、效果评估,这类跨学科实践既能体现临床思维拓展,又能展示社会效益。某主治医师因牵头“乡村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其撰写的《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医疗-养老衔接规范》被市级卫健委采纳,该政策转化成果比普通论文更具说服力。

5. 新媒体健康科普:流量时代的学术影响力延伸

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产出优质科普内容,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可视为“健康传播成果”。某副主任医师候选人通过系列短视频《村医老张说健康》获得省级健康科普大赛奖项,评审专家认为这体现了“基层医生主动健康教育的职业担当”。关键要注重内容专业性和传播数据同步留存,建议选择与职称申报专业相关的垂直领域深耕。

不同职称阶段应侧重不同策略:主治医师评审重点展示临床规范能力(如病例库、适宜技术),副主任医师以上需突出创新性和区域影响力(如医防融合项目、政策转化)。基层医生要善用“小切口、深挖掘”的方法,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独特的评审优势。最后提醒,所有加分项都需提前1-2年规划,确保材料符合评审细则中“可验证、可量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