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2025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解析
时间:2025-06-16 11:48:31
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如同一场精准的“用药大考”,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报销新规将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及特殊疾病患者的用药选择。本次调整中,43种药品被调出目录,66种药品修改了报销限定条件,这意味着部分长期依赖的药品可能面临“自费墙”,而提前规划替代方案将成为减轻负担的关键。
被调出目录的药品:这些“老面孔”需自费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被调出的43种药品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临床疗效不明确或存在更优替代方案的药品;二是市场供应稳定的低价普药;三是适应症范围狭窄的药品。例如,部分抗生素类药品(如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因耐药性问题被移出,而某些辅助用药(如部分中药注射剂)因缺乏明确疗效证据也被排除。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需特别注意某些降压药和降糖药的调整——例如某常用复方降压片因成分重复被剔除,可能导致部分老年患者需重新调整用药方案。
报销限定条件收紧:隐形门槛需警惕
更复杂的变动在于66种药品的报销限定修改。例如:
肿瘤用药:ALK抑制剂伊鲁阿克片虽新增入目录,但仅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使用,且需基因检测报告支持。
精神类用药:某抗抑郁药原先无使用限制,新规后仅报销“重度抑郁发作期”处方,且单次处方量不得超过4周。
儿童用药:部分抗生素颗粒剂改为仅限“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后报销,普通感冒经验性用药将无法覆盖。
这类调整如同“用药过滤器”,患者需通过更严格的医学证明才能享受报销,否则可能面临全额自费。例如糖尿病患者若未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某些胰岛素类似物的报销申请可能被拒。
替代方案:三步破解“断药危机”
1.目录内平替选择
2.针对被调出的43种药品,医保目录中已有覆盖相同适应症的替代品。例如:
调出的某质子泵抑制剂可用目录内同类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替代,年费用差距约200元。
儿童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被限用后,可改用目录内的栓剂剂型,但需注意剂量换算。
“双通道”药品的电子处方流转
对于特殊疾病患者,2025年起需通过电子处方流转购买“双通道”药品(如肿瘤靶向药)。具体操作路径为:
在定点医院开具电子外配处方;
处方自动流转至协议药店,患者凭医保码购药。
这一机制可解决医院缺药问题,但需注意纸质处方已全面停用,老年人需协助完成电子认证。
自费药品的成本控制策略
若必须使用非报销药品,建议:
对比不同品牌仿制药价格(如某降脂药原研药月费用1200元,国产仿制药仅400元);
利用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部分省市对高血压等疾病有额外补贴);
关注药企患者援助项目(如某些抗癌药的“买三赠三”计划)。
数据核验与风险防范
江苏省医保云的案例显示,约12%的报销争议源于患者未及时核对结算明细。建议:
每月登录医保APP核查报销记录,重点比对药品编码与剂量;
保留外配处方电子回执至少2年,作为争议凭证。
本次调整后,医保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整体保障能力提升,但精细化管理的趋势要求患者更主动地参与用药决策。对于特殊群体(如罕见病患者),13种新纳入药品如酶替代疗法等将显著降低年治疗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十万元级),这部分人群可重点关注地方医保的补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