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男性代谢问题与减肥策略
时间:2025-06-16 16:03:20
对于30岁男性而言,减肥困难可能与多种代谢问题交织相关。过去三个月体重增加5公斤的趋势,结合高碳水饮食和甜食偏好,提示身体内部正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代谢机制及科学应对方案:
一、胰岛素抵抗:高碳水饮食的隐形陷阱
频繁摄入白米饭、馒头、蛋糕等高升糖指数食物,会导致餐后血糖剧烈波动。长期刺激下,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就像生锈的门锁难以打开,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供能,反而被转化为脂肪囤积。研究显示,30岁后男性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速这一过程。典型表现为餐后易困、饥饿感频繁,且脂肪优先堆积在腰腹部。
二、瘦素抵抗:被糖分蒙蔽的饱腹信号
甜食中的精制糖会干扰瘦素(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的信号传递。澳大利亚学者发现,压力与高热量食物组合会重塑大脑奖赏回路,使人对甜食的渴望像滚雪球般增强。这解释了为何明明摄入足够热量,仍会持续寻找甜品——本质是激素失调引发的"假性饥饿"。
三、基础代谢率滑坡:肌肉流失的连锁反应
30岁后,男性每年自然流失1%-2%肌肉量。肌肉是代谢引擎,每公斤肌肉每天多消耗13大卡热量。当肌肉被脂肪替代,基础代谢率下降相当于每天少跑1公里。若同时缺乏运动,会形成"代谢降低→更易发胖→运动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四、肠道菌群失衡:被忽视的代谢指挥官
高糖饮食会促使有害菌群增殖,这些微生物能分解食物产生额外热量,并刺激身体储存脂肪。有趣的是,某些菌株甚至能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饥饿信号。就像体内驻扎着"肥胖特工队",悄悄改写能量分配方案。
五、压力激素失调:皮质醇的慢性伤害
工作压力会持续激活皮质醇分泌,这种激素会像海绵吸水般促进内脏脂肪囤积。更棘手的是,它同时分解肌肉蛋白供能,造成"减脂掉肌肉"的双重打击。凌晨3-4点易醒、白天疲惫但亢奋,都是典型信号。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分阶段代谢修复策略:
胰岛素敏感训练:将每日碳水摄入控制在150克以下,优先选择燕麦、黑米等低GI食物,配合餐后10分钟快走,能提升30%葡萄糖利用率。
饥饿感驯化方案:用代糖过渡期不超过2周,逐步训练味蕾适应天然甜度。富含铬的西兰花、牡蛎可帮助恢复瘦素敏感性。
代谢重启运动:每周3次抗阻训练结合间歇性冲刺,能在6周内使线粒体密度提升20%,相当于给细胞安装更多"能量燃烧炉"。
菌群重建计划:连续30天补充双歧杆菌BB-12株,同时每日摄入30克抗性淀粉(如冷却的土豆),可使有益菌占比提升47%。
需要警惕的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体重仍持续增长,建议检测甲状腺功能与睾酮水平。30岁男性中,约12%的难治性肥胖与这些激素异常相关。代谢修复如同疏通堵塞的管道系统,需要精准定位问题节点,才能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