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皮肤异常信号与高危人群防护指南

时间:2025-06-20 16:21:08

皮肤是人体最直观的健康“显示屏”,当它突然亮起异常信号时,往往预示着身体正在经历特殊挑战。以下针对六种典型皮肤变化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五类高危人群特征给出专业防护建议。

一、红肿:身体拉响的红色警报

当皮肤呈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或弥漫性发红时,常暗示着免疫系统正与入侵者激烈交战。这种反应可能源于蚊虫叮咬引发的局部炎症,也可能由过敏原触发的组胺风暴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若在足部出现持续性红肿,需警惕糖尿病足前兆。建议采用“三步观察法”:测量红肿范围是否每日扩散超过1厘米;触摸是否有波动感;观察是否伴随体温升高。

二、瘙痒:皮肤发出的加密电报

夜间加重的瘙痒感如同皮肤在发送SOS信号,可能对应着三种密码破译方向:①干燥型瘙痒多呈现细碎鳞屑,常见于暖气房久居人群;②胆汁淤积引发的瘙痒常从掌心脚心开始蔓延,孕妇群体需特别注意;③神经性瘙痒则可能沿着特定神经走向分布,呈现针刺样痛感。建议采用“冰镇止痒法”:将矿泉水冷冻至微结晶状态,用纱布包裹后在患处滚动降温。

三、脱皮:角质层的无声抗议

皮肤表层出现雪花状脱屑时,提示着屏障功能受损。冬季空调房环境可使角质层含水量从正常15%骤降至5%以下,相当于让皮肤经历“撒哈拉式脱水”。特殊注意的是,指尖月牙区脱皮伴随甲床分离,可能预示着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建议实施“三层保湿策略”: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乳液,叠加凡士林形成封闭膜,最后穿戴纯棉护具防止摩擦。

四、高危人群防护指南

1.婴幼儿群体:皮肤厚度仅成人1/3,建议每日进行“皮肤褶皱巡检”,重点关注颈部、腹股沟等易积汗部位,选择PH值5.5的弱酸性洗护产品。

2.妊娠期女性:激素波动使黑色素细胞敏感度提升300%,建议外出时采用“ABC防晒原则”(避晒、Block硬防晒、Cream防晒霜)。

3.银发族:皮脂腺分泌量减少70%后,可尝试“橄榄油面膜法”——温水洁面后薄涂特级初榨橄榄油,20分钟后用热毛巾按压吸收。

4.过敏体质者:建立“过敏日记”,记录接触可疑物质后48小时内的皮肤反应,使用排除法锁定致敏源。

5.慢性病患者:糖尿病群体建议每周进行“足部三色检查”(观察颜色、测试温度、评估感觉),肝病患者需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

五、信号升级的警戒线

当皮肤改变呈现“3-7-15定律”——3天内快速进展、7天未缓解、15天反复发作时,务必启动医疗干预。特别是出现“红热痛”三联征(红肿、灼热、压痛)或“蜘蛛网样”皮疹扩散模式,可能提示着严重感染或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征。

日常防护可借鉴“皮肤健康金字塔”:底层保障每日2000ml饮水量和ω-3脂肪酸摄入,中层维持22-24℃环境温湿度,顶层实施个性化护肤方案。记住,皮肤不会说谎,它正用独特语言诉说着身体的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