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骨头汤为何无法有效补钙?
时间:2025-06-25 17:56:32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骨头汤常被视为“补钙圣品”,尤其在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中备受推崇。然而,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认知的误区:骨头汤的钙含量极低,无法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以每碗200毫升的骨头汤为例,其钙含量仅为4-10毫克,而成年人每日钙需求量约为800-1000毫克。这意味着,若单纯依赖骨头汤补钙,需饮用超过80碗才能达到基础需求——这显然不切实际。
骨骼中的钙以羟基磷灰石和磷酸盐形式存在,化学结构极其稳定。实验表明,即使通过高压锅持续熬煮两小时,钙的溶解量仍微乎其微,汤中漂浮的主要是骨髓中的脂肪而非钙质。更关键的是,人体对骨头汤中钙的吸收率不足1%,远低于牛奶(约30%)和乳制品(约50%)。这种低效性在代谢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和处于快速发育期的儿童身上尤为明显。
特殊人群的钙需求与科学补钙方案
孕妇群体的钙需求随孕期显著增加:孕早期需补充300-600毫克/日,中晚期需提升至400-800毫克/日。但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孕妇日均钙摄入量普遍不足推荐值的50%。对于这类人群,建议通过“饮食+强化剂”双轨策略补钙: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酸奶,辅以豆腐、芝麻、虾皮等富钙食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
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和吸收能力衰退,需重点关注钙与维生素D的协同补充。除乳制品外,可增加深绿色蔬菜(如芥蓝、油菜)的摄入,并配合适量日照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发酵乳制品或钙强化豆奶是理想替代品。
儿童补钙需把握两个关键期:3岁前的骨骼塑形阶段和青春期的生长冲刺期。除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外,可搭配奶酪、杏仁等零食补充钙质。需警惕的是,过量饮用骨头汤可能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反而影响钙吸收效率。
破除迷思:补钙的黄金组合
真正高效的补钙体系需构建在“摄入-吸收-转化”的完整链条上:
优质钙源选择: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每100克含钙量可达100-120毫克,且含有促进吸收的乳糖和酪蛋白;
吸收增强策略: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或强化食品获取,建议每日15分钟户外活动;
协同营养素搭配:镁、磷等微量元素的平衡摄入对骨骼矿化至关重要。
值得强调的是,过量补钙可能引发肾结石风险,因此建议通过膳食评估确定个体化补充方案。对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定期骨密度检测配合医学干预才是科学选择。
这项健康认知的革新,不仅打破了对传统食补的盲目依赖,更揭示了科学营养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正确的补钙知识体系,特殊人群能更有效地维护骨骼健康,避免陷入“无效补钙”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