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夏日皮肤问题防治指南

时间:2025-07-10 16:03:27

夏日炎炎,高温潮湿的环境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给皮肤带来严峻考验。湿疹、痱子、汗疹这三种皮肤问题,如同夏日里的“常客”,频频造访儿童和户外工作者。它们的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治疗方式也需“对症下药”。

湿疹:皮肤上的“慢性警报”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水疱,伴随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它的出现如同皮肤发出的长期警报,提示免疫系统或屏障功能出现了问题。儿童因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成为湿疹的高发人群;而户外工作者因长期暴露在刺激物(如粉尘、紫外线)中,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症状。

治疗上,保湿是基石,需选用无刺激的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急性期可外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控制炎症,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值得注意的是,湿疹患者需避免过度清洁和热水烫洗,否则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

痱子:汗液“堵车”引发的皮肤抗议

痱子(汗疹)是汗腺导管堵塞导致的急性炎症,常出现在颈部、腋窝等易出汗部位,表现为密集的小丘疹或水疱,瘙痒感明显。儿童因汗腺调节功能弱,户外工作者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汗液蒸发不畅,如同“交通堵塞”,最终引发皮肤抗议。

对付痱子,降温通风是关键。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轻度症状可用炉甘石洗剂“安抚”皮肤,瘙痒严重时可搭配口服抗组胺药;若出现脓疱(提示感染),则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汗液滞留,就像给皮肤装上“小型空调”,促进汗液蒸发。

汗疱疹:手脚上的“季节性烦恼”

汗疱疹属于湿疹的特殊类型,好发于手掌和脚底,表现为成群的小水疱,伴随灼热感和瘙痒。夏季高温潮湿时,汗液分泌增多,加上过敏原刺激(如金属、洗涤剂),容易诱发此病。户外工作者因频繁接触刺激物,风险更高。

治疗需分层应对:轻度病例用类固醇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消炎;顽固病例可尝试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若水疱破裂感染,需联合抗菌药膏。冷湿敷可快速缓解瘙痒,但需注意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泡水”加重炎症。

预防:给皮肤的“夏日防护指南”

1.环境调控: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避免高温高湿“蒸笼”环境。

2.清洁策略:选择温和清洁产品,洗澡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避免汗液“藏匿”。

3.衣物选择:纯棉或透气速干面料优先,紧身衣物如同“保鲜膜”包裹皮肤,易诱发问题。

4.特殊人群护理:儿童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户外工作者可随身携带止痒喷雾(如含薄荷醇)应急。

这三种疾病虽常见,但若症状持续加重(如大面积溃烂、发热),需及时就医。皮肤科医生的建议是:“治不如防,防不如懂”——了解诱因、科学护理,才能让皮肤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