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2025广东内科医师职称晋升指南
时间:2025-07-21 10:20:41
在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内科专业的医务人员,若计划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称,需全面了解2025年最新评价标准。本文将系统梳理内科专业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的晋升路径,结合官方文件与实务要点,帮助申报者高效准备材料。
学历与工作年限:晋升的双重门槛
学历要求是职称评定的基础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需满足以下任一项: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满5年且现受聘于相应层级工作岗位;或具备大专学历,但仅限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且需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满7年。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基层医疗人才的倾斜政策,学历不足者可通过延长服务年限弥补。值得注意的是,学历必须为国家教育、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证书,且医学类专业办学需符合教育部《关于规范医学类专业办学的通知》等文件要求。
工作量考核:临床实践的量化证明
现职称期间的工作量是硬性指标。以副主任医师申报为例,需完成附表1规定的诊疗病例数量、手术操作或急危重症抢救例次等(具体数值需参照当年发布的附表)。这种量化要求类似于"临床工时认证",确保申报者具备扎实的一线经验。例如心血管内科医师可能需要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冠状动脉造影,而呼吸内科医师则需积累足够的支气管镜检查案例。
专业能力矩阵:从技术到创新的全面评估
评审条件明确要求申报者需掌握内科各亚专科(如心血管、呼吸、神经内科等)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并对疑难病例的诊疗思路有清晰认知。具体包括:
1.理论更新能力:需跟踪国内外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如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应用于临床决策;
2.技术转化水平:体现在将新技术如AI辅助诊断、靶向治疗等转化为实际诊疗方案的能力;
3.应急处理素养:通过病案报告或应急处置记录展示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等急症的规范处理。
业绩成果准备: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申报人需提交1-3项标志性业绩,这些材料如同"临床生涯的精选集",应突出个人特色:
病案类:选择体现诊疗思维的复杂病例,如罕见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过程,需包含实验室检查解读与治疗调整逻辑;
科研类:技术专利需说明临床转化价值,如改良的胃镜活检钳设计;论文应避免"灌水",优先选择核心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
教学与科普:带教记录需量化培训效果,如指导住院医师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科普作品需提供阅读量、转载量等传播数据。
基层人员特殊通道:政策红利详解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者享有两项优待:大专学历可放宽申报条件,且工作量要求可能降低20%-30%(具体参照地区补充规定)。但需注意,此类申报者需额外提交基层服务证明与典型案例,如处理农村地区高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系统性报告。
材料编排技巧: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
建议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组织申报材料:首页放置最具竞争力的成果(如省部级科研奖项),技术规范参与证明等次重要内容居中,教学记录等基础材料置后。所有病案报告需附知情同意书,手术视频应剪辑关键步骤并配文字解说。避免常见错误如:使用过期的学分证明、未体现个人贡献的集体成果。
职称评定既是职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专业能力的全面体检。建议申报者提前6-12个月开始准备,定期对照《广东省卫生系列内科专业职称评审自评表》查漏补缺。对于2025年计划晋升的医师而言,密切关注广东省卫健委官网的补充通知尤为重要,特别是可能调整的"重点监控病种"清单与科研认定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