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初伏养生指南:运动饮食起居三要诀
时间:2025-07-21 17:43:07
初伏时节,阳气升发至一年中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顺应自然规律,阳气外浮而内虚,稍有不慎易被暑湿所伤。如何在此时通过科学运动与饮食调养,达到生阳安神的双重效果?以下从运动、饮食、起居三方面展开详述,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动以生阳:温和运动唤醒身体活力
初伏运动需遵循“避暑不贪凉”原则,选择清晨6-7点或傍晚17-18点阳气相对平和时段进行。中老年人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动作如春风拂柳,既能疏通经络又可避免大汗耗气;上班族可选择游泳或慢跑,每次20-40分钟,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如同给身体做“温水按摩”。需特别注意:运动后毛孔张开,忌立即冲凉,应以干毛巾及时擦汗,待心率平稳后再沐浴,避免寒气趁虚而入。
学生群体可尝试晨间散步搭配深呼吸,利用校园林荫道作为天然氧吧。运动后补水需少量多次,推荐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如同为干渴的土壤缓慢浸润,更能预防脱水性头晕。若出现心慌、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大动脉,并饮用200ml常温淡盐水。
二、食以安神:清淡饮食调和阴阳
夏季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饮食当遵循“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原则。推荐“初伏6宝”中的黄鳝与鱼肉,前者补气效果堪比人参却不燥热,后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给血管涂上天然润滑剂。湿热体质者可用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赤小豆似微型扫帚清扫体内湿浊,冬瓜如天然空调降温解暑,生鱼则负责修复疲惫的脾胃。
上班族午餐可参考“北方头伏饺子”习俗,馅料选用茭白、虾仁等甘凉食材,比普通肉馅降低30%消化负担。学生群体宜多食节瓜鸡脚汤,胶原蛋白与矿物质组合像钢筋水泥般强健骨骼,搭配绿豆汤作为课后点心,既能清心火又避免冰淇淋的寒湿刺激。需特别注意:辣椒、花椒等辛辣食材如同体内点火器,易诱发口腔溃疡;过食冷饮则像给胃部浇冰水,会导致阳气衰微。
三、起居有常:顺应天时的细节养护
睡眠是初伏养阳的关键环节,建议22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午间15-30分钟小憩如同手机快充,能快速恢复下午的工作精力。居室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6-28℃,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避免频繁出入冷热环境导致阳气耗散。情绪管理方面,可每日晨起冥想10分钟,想象阳气如金色暖流灌注四肢百骸,配合《高山流水》等古乐调节自主神经。
特殊人群需额外防护:心血管疾病患者晨练前可含服3-5粒丹参片,如同给心脏加装缓冲垫;糖尿病患者运动后应及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性眩晕。若出现高热、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需立即就医,急救等待期间可用冰袋轮换敷于腋下、腹股沟等散热核心区。
初伏养生本质是把握“外热内寒”的特殊体质状态,通过运动生发阳气如添柴续火,饮食调理似细雨润物,起居节奏若合拍而舞。坚持这三大原则,便能借助天时之力,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