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全球制药业洗牌:GLP-1风暴重塑行业格局
时间:2025-07-23 10:20:52
近年来,全球制药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洗牌。Evaluate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处方药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7.7%。在这场变革中,GLP-1类药物如同行业“核爆点”,彻底重塑了竞争格局——昔日巨头辉瑞从榜首跌落至末位,BMS、GSK甚至被挤出前十,而专注代谢疾病领域的礼来和诺和诺德则凭借创新疗法强势登顶。
GLP-1风暴:礼来登顶的“火箭燃料”
礼来预计将以1126亿美元的销售额问鼎2030年药企榜首,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5%,这一速度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4倍。其成功源于对糖尿病和肥胖症赛道的精准卡位:替尔泊肽(Tirz)通过SURMOUNT-2研究验证疗效后,直接推动公司市值在2025年飙升至4200亿美元,超越强生成为全球制药市值冠军。Evaluate报告特别指出,代谢疾病药物将贡献礼来总营收的60%以上,这种“单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策略,使其在GLP-1市场形成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的双重护城河。
诺和诺德则以839亿美元销售额紧随其后,其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Semagl)已稳坐“药王”宝座。两家企业合计占据GLP-1类药物85%的市场份额,形成类似智能手机领域苹果与三星的“双寡头”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原本针对糖尿病开发的药物,因减重效果显著已拓展至消费医疗领域,市场空间较传统疗法扩大至少3倍——这解释了为何两家企业能实现12%-18%的超高增长率,远超行业均值。
辉瑞“自由落体”:从疫苗之王到转型困局
曾经凭借新冠疫苗年销585亿美元的辉瑞,如今正经历“过山车式”衰退。其市值从疫情期间峰值跌至2024年的1580亿美元,仅为礼来的22%。多重失误导致溃败:RSV疫苗市场反应冷淡、减肥药临床实验失败、肿瘤管线遭遇竞品狙击,更致命的是新冠产品需求断崖下跌,使其2023-2030年营收预计缩水40%。分析师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形容其困境——过度依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红利,却未能在常态业务中建立可持续创新引擎。
掉队者的警示:BMS与GSK的“专利悬崖”之殇
跌出前十的百时美施贵宝(BMS)和葛兰素史克(GSK),暴露出传统药企的共性弱点。BMS的PD-1抑制剂欧狄沃(O药)因专利到期跌出畅销药前十,而GSK的呼吸系统药物正被生物类似药蚕食市场。这两家企业过去五年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低于15%,远低于礼来22%的水平。更关键的是,其产品管线中缺乏类似GLP-1的“超级单品”,导致在行业转向专科化、精准化治疗时反应迟缓。Evaluate报告用“温水煮青蛙”比喻这种现象——当企业沉迷于现有产品的稳定现金流时,往往错失布局下一代技术的时间窗口。
未来十年的胜负手:现金储备与并购潮
2030年榜单剧变背后,隐藏着制药行业的新生存法则。一方面,修美乐(Humira)、可瑞达(K药)等传统“药王”因专利悬崖收入锐减,说明单一爆品模式风险加剧;另一方面,礼来等新贵通过“研发-并购”双轮驱动快速扩充管线,例如近期收购基因编辑公司扩大代谢疾病布局。分析师预测,未来五年行业并购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拥有充足现金的代谢领域领先者可能进一步吞并肿瘤、神经科学等赛道的专精企业,形成跨治疗领域的“超级平台”。
这场洗牌远未结束。随着基因疗法、AI药物设计等新技术成熟,制药行业的竞争维度正从单一产品销售转向生态体系构建。那些能够将科学突破、临床需求与商业转化形成闭环的企业,才会在下一个十年继续留在牌桌上——而当前的排名变化,仅仅是行业深度变革的第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