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菊花茶冲泡的科学与艺术

时间:2025-07-28 17:36:17

在炎炎夏日里,一杯温润清透的菊花茶总能抚平燥热。但许多人不知道,看似简单的冲泡方式里藏着影响健康的微妙细节——那些用沸水直接浇灌的菊花茶,可能正在悄悄流失珍贵活性成分。

被低估的水温奥秘

以杭白菊为代表的优质菊花,其花瓣细胞中蕴含着300余种挥发性物质。当水温超过85℃时,叶片表层的蜡质层会快速溶解,导致70%以上的芳香酯类提前挥发。这就像用高温蒸煮新鲜荔枝,虽然果肉尚在,但那份独特的清甜早已消散于蒸汽之中。实验数据显示,80℃水温冲泡的菊花茶中,木犀草素和绿原酸的浸出率比沸水冲泡高28%,这两种核心成分正是杭白菊清热解毒功效的关键。

重塑冲泡的黄金法则

正确的冲泡始于器具选择。建议选用透明玻璃杯,既能观察花瓣舒展的美态,又可避免紫砂壶吸附香气。取3-4朵自然阴干的杭白菊置于杯中,此时若将刚沸腾的水静置90秒,水面会形成薄雾般的蒸汽层,这正是水温自然降至80℃的视觉信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让水流如春日细雨般浸透花瓣,水量控制在杯容量的七成,为后续舒展留出空间。

浸泡过程需要精准计时。前3分钟是黄酮类物质析出的关键期,此时茶汤会呈现初春柳芽般的浅碧色。第4分钟起,氨基酸开始稳定释放,到第5分钟整杯茶汤达到风味巅峰。这个时间节点如同晨露凝结的过程,既保证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避免单宁过度释放带来的苦涩。当品饮至剩余1/3茶汤时续水,能形成类似咖啡萃取的三段式浓度平衡,确保每泡茶汤风味均匀。

细胞层面的科学对话

菊花的管状花蕊中富含腺苷受体激活剂,这种物质需要温和的水环境才能稳定释放。过热的水会破坏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导致活性成分被包裹无法溶出。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80℃水浸泡后的花瓣细胞呈现均匀的蜂窝状结构,而沸水冲泡的细胞壁则出现明显皲裂,有效成分通过裂缝快速流失。这种微观结构的差异,最终在茶汤中表现为3倍以上的回甘持久度差异。

跨品类的通用智慧

这套冲泡体系对金银花、玫瑰花同样有效。实验对比显示,80℃水温能使玫瑰花的槲皮素浸出率提升40%,金银花的绿原酸保留量增加35%。当采用分段冲泡法(第一泡30秒唤醒花朵,第二泡1分钟释放精华,第三泡2分钟提取残余养分),三者的活性成分利用率可达传统冲泡法的2.3倍。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源于对植物细胞渗透压的精准把控,既突破细胞壁的防护,又不破坏内部的有效成分结构。

传统智慧的现代验证

古籍记载的“三沸法”其实暗合现代科学原理:初沸如鱼目微响(约80℃),二沸如涌泉连珠(85℃),三沸如腾波鼓浪(100℃)。古人虽无温度计,却通过观察水泡形态精准把握冲泡时机。现代色谱分析证实,用初沸阶段的水冲泡杭白菊,其没食子酸含量比三沸水高19.7%,这种多酚类物质正是杭白菊抗氧化作用的核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掌握这种冲泡技艺不仅是对传统茶道的传承,更是在分子层面与自然达成默契。当我们放慢动作,让温度与时间达成微妙平衡,杯中绽放的不仅是花瓣的形态之美,更是将植物精华转化为健康守护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