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摩熵数科AI+数据驱动医药革新

时间:2025-07-29 14:26:05

2025年7月16日,成都——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中,摩熵数科作为生物医药专场的核心参与企业,携其"数据+AI"双轮驱动解决方案亮相,为行业描绘了一幅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智能化升级蓝图。这场汇聚了500余家创新主体的科技盛会,因摩熵数科的前沿实践而增添了一抹产业破局的亮色。

数据智能重构医药研发逻辑

摩熵数科CEO王中健博士在专场论坛中,以"AI+DATA:赋能医药行业全生命周期"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形象地将传统医药研发比作"盲人摸象",而摩熵数科打造的动态数据库系统则如同为行业装上"CT扫描仪"——覆盖全国超3万家医院的"摩熵院销智策"平台,能实时捕捉药品销售波动、医生处方习惯等关键数据,使企业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这种能力在此次展示的中药创新药临床定位案例中得到验证:通过分析历史处方数据流,系统仅用72小时就完成了传统团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目标患者画像分析。

破解集采困局的算法钥匙

面对国家药品集采带来的利润压缩挑战,摩熵数科展示的智能投标辅助系统引发与会药企关注。该系统如同"金融市场的量化交易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历年集采中标价格、企业成本结构、竞品策略等数据,可预测下一轮集采的合理报价区间。某上市药企应用该工具后,其核心产品在第七批集采中的报价误差率控制在1.8%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15%的偏差水平。王中健博士特别指出:“集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的算法能帮企业找到带量采购后剩余市场的精准切入点。”

生物医药全链条的AI赋能图谱

在生物制药分论坛,摩熵数科呈现了贯穿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商业化全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研发成本高的痛点,其AI模型通过分析全球已公开的2.3万组实验数据,可预测载体设计最优方案,将临床前研究周期缩短40%。这种能力如同为科学家配备"智能试错导航",大幅降低研发的试错成本。而在商业化阶段,其动态监测系统能捕捉到某PD-1抑制剂在基层医院的渗透率每周0.7个百分点的微妙变化,帮助药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作为成都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摩熵数科特别强调了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在中国药科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其构建的"医药知识图谱"已收录超过800万条实体关系,相当于建立起医药版的"谷歌学术"。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在此次活动中结出硕果——现场展示的"临床试验机构智能匹配系统",正是基于高校理论研究与企业工程化能力的结合,可将试验患者招募效率提升3倍。

为世界运动会注入科技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还将为2026年成都世运会提供技术支持。摩熵数科透露,其正在开发的运动损伤药物反应预测模型,可通过分析运动员基因数据和用药历史,为赛事医疗保障提供个性化用药建议。这种将生物医药技术与大型赛事结合的创新思路,展现了数据智能更广阔的应用边界。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专家指出,摩熵数科的实践标志着医药行业正从"经验医学"迈向"算法医学"时代。其构建的数据生态不仅打破了医院、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更通过AI的自我进化能力持续挖掘数据价值。正如王中健博士总结所言:"当医药行业遇上数据智能,我们不是在优化现有流程,而是在重写产业规则。"这场在蓉城举办的科技盛会,因摩熵数科等创新主体的参与,正加速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