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骨质疏松饮食指南:红黑榜与科学策略

时间:2025-07-29 17:00:08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健康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绝经后女性及长期缺乏运动者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骨质疏松如同一把“沉默的锯子”,悄然侵蚀骨骼密度,而科学的饮食选择能有效延缓这一进程。以下从“红榜”与“黑榜”两个维度,结合具体食材和科学依据,为这三类人群提供精准的饮食指南。

红榜:骨骼的“营养加油站”

1. 牛奶——钙与维生素D的黄金组合

牛奶是天然的钙库,每200毫升约含240毫克钙,相当于成年人每日推荐量的24%。钙是骨骼的“砖石”,而维生素D则像“搬运工”,帮助钙质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对绝经后女性而言,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钙流失,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既保留营养又减少肠胃不适。

2. 三文鱼——Omega-3与维生素D的双重防护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富含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100克三文鱼可满足每日维生素D需求的90%,这种“阳光维生素”能激活钙吸收路径。Omega-3脂肪酸则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流失。建议每周食用2次,清蒸或烤制以保留营养。

3. 菠菜——维生素K的“黏合剂”作用

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K能促进骨钙素的合成,这种蛋白质像“水泥”一样将钙质固定在骨基质中。同时,菠菜含镁和钾,帮助维持酸碱平衡,避免钙质从尿液中流失。需注意菠菜中的草酸可能影响钙吸收,建议焯水后再烹调,或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如番茄)提升铁、钙利用率。

4. 坚果——微量元素的“协同网络”

杏仁、核桃等坚果富含镁、锌和健康脂肪。镁参与骨矿化过程,锌则促进骨细胞再生。每日30克坚果(约一掌心的量)可提供约80毫克镁,相当于日需量的20%。建议选择原味坚果,避免盐焗或糖渍产品增加钠摄入。

黑榜:骨骼的“隐形杀手”

1. 碳酸饮料——磷酸的“偷钙陷阱”

碳酸饮料中磷酸含量高,会打破血液中的钙磷平衡。当磷酸浓度过高,身体会从骨骼中“抽调”钙质来中和,长期饮用可导致骨密度下降。研究显示,每日饮用350毫升碳酸饮料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增加14%。建议用柠檬水或淡茶替代,既解渴又避免钙流失。

2. 高盐食物——钠离子的“钙排泄泵”

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的钠含量超标,每摄入2300毫克钠(约6克盐),尿液中会流失40毫克钙。对老年人而言,肾脏排钠功能减弱,更易加剧钙流失。可通过控盐勺量化用盐,并多用香草、蒜蓉等天然调料提味。

3. 含咖啡因饮料——利尿作用的“钙流失通道”

咖啡、浓茶中的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加速钙通过肾脏排出。每杯咖啡(约200毫升)约导致2-3毫克钙流失,若长期每日饮用3杯以上,骨质疏松风险显著上升。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400毫克(约2杯咖啡),或搭配牛奶饮用以补充钙质。

饮食策略的进阶法则

少食多餐与细嚼慢咽

老年人及长期缺乏运动者消化功能较弱,可将每日餐次调整为5-6次,每餐控制在七分饱。例如早餐后增加一份酸奶坚果杯,下午茶选择豆腐脑或蛋羹。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能减轻肠胃负担,提升营养吸收率。

营养协同与场景化搭配

钙+维生素D组合:牛奶+鸡蛋(早餐)、三文鱼+香菇(午餐)

维生素K+钙组合:菠菜豆腐汤+芝麻酱(晚餐)

镁+钙组合:燕麦粥+坚果碎(加餐)

警惕夏季饮食风险

高温易引发食物腐败,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食材新鲜度,避免因腹泻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钙流失。建议使用保鲜盒分装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

骨骼健康如同“银行账户”,年轻时多“存入”营养,年老时才能避免“透支”。通过科学的饮食选择和生活习惯调整,三类高危人群可有效筑牢骨骼防线,让晚年生活更稳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