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执业药师新规落地:十年最大变革

时间:2025-08-04 09:52:00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执业药师队伍管理的三项新规。此次调整被业内称为“十年内力度最大的行业变革”,从人才培养、资质审核到职业发展路径均作出系统性优化,旨在回应群众对用药安全的迫切需求,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继续教育升级为“知识保鲜计划”

以往执业药师每年需完成30学时继续教育,新规将标准提升至45学时,并引入“模块化必修课”机制。药事法规、慢性病用药管理、中药饮片鉴别等六大核心领域成为固定学习板块,课程形式从单向授课转向案例分析、模拟处方审核等实战训练。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手机系统打补丁——新的疾病谱、药品迭代速度远超过去,药师的知识库必须每季度‘自动更新’才能避免‘运行卡顿’。”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透露,新规实施后将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与处方权直接挂钩,“未达标者将面临暂停调剂权限的处罚,相当于给知识老化设置了硬性刹车”。

准入门槛筑起“双滤网”防线

学历教育与实践经验构成新准入体系的“双引擎”。教育层面明确自2025年起,报考人员需具备药学、中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毕业生则需叠加三年相关工作经验。实践环节新增“180天实体药房轮岗”硬指标,涵盖处方审核、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全流程。药监部门相关负责人比喻:“过去考核像‘开卷考试’,现在变成‘实验室操作’,光会背书远远不够。”广东省已在试点“AI辅助监考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考生在模拟发药场景中的微表情、操作规范性,人工智能实时生成评估报告。

考核机制引入“三维雷达图”

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新规建立日常行为、专业能力、服务评价三维度考核体系。省级监管平台将接入药店ERP系统,自动抓取药师处方审核通过率、抗生素拆零销售记录等12项行为数据;每季度随机抽取5%执业药师参加“密室逃脱式考核”,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用药冲突排查、特殊人群剂量换算等任务;患者扫码评价系统则把“药师是否用方言解释副作用”“是否主动提醒药物储存条件”等细节纳入评分。上海市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用交通管理作类比:“就像驾照分数周期清零,药师每年有12分基础分,未通过突击检查扣3分,患者投诉查实扣2分,扣完即触发回炉培训。”

这项被称为“执业药师2.0”的改革方案,正在催化医药零售行业的连锁反应。头部连锁药店已启动“人才储备战”,某上市企业宣布将药师年薪基准线提高18%,同步建立内部导师制;部分智能化药房加快部署“电子药师助手”,在审方环节为人工审核提供AI双重校验。随着新规落地,预计全国2.7万家单体药店将面临更严峻的人才竞争,而公众获得的将是用药错误率降低、个性化服务提升的双重保障。这场以专业化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正在重塑医药服务生态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