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护士评审:临床能力何时不再贬值?

时间:2025-08-14 17:36:22

在医疗体系的庞大齿轮中,护士如同无声的轴承,承载着系统运转的核心压力却鲜少被聚焦。当前护士评审机制将科研成果视为硬通货,而临床实践能力这一真正衡量护理价值的“货币”却遭遇贬值。这种错配不仅削弱了职业认同感,更可能引发医疗服务质量的结构性风险。

临床实践:被数据遮蔽的护理艺术

护士对患者的全天候监护犹如人体内的迷走神经,持续感知并反馈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从给药、伤口处理到监测输液速度,这些看似基础的操作实则要求毫米级的精准度——例如静脉穿刺的误差需控制在0.5毫米以内,堪比微雕艺术家的工作标准。在急救场景中,护士的应急决策速度常以秒为单位计算,这种临床反应能力却难以转化为期刊论文里的量化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是,护士承担着80%以上的直接患者接触时间,他们的早期病情识别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失误率的控制。

预防与教育:健康守门人的双重使命

在疾病防控的三级防御体系中,护士既是哨兵又是建筑师。一级预防阶段,他们通过疫苗接种指导将疾病防火墙前移至社区,仅流感疫苗的普及推广就能降低20%-60%的住院风险。二级预防中,护士执行的癌症筛查如同精密雷达,乳腺自检方法的正确传授使早期乳腺癌检出率提升40%。当患者进入三级预防阶段,护士设计的糖尿病足部护理方案能将截肢风险降低50%-75%,这些数据本应成为评审中的黄金凭证。

情感连接:医疗人文的活体载体

当监测仪器的数字冰冷闪烁时,护士的共情能力成为融化患者焦虑的热源。研究表明,接受过专业心理疏导的术后患者,疼痛耐受阈值可提高30%。在儿科病房,护士通过游戏疗法将注射恐惧转化为配合度,这种非药物干预的效果相当于额外使用了5mg镇静剂。这些无法被SCI收录的软技能,恰恰构成了医疗体验的温度调节器。

政策重构:建立临床能力量化体系

建议引入三维评审模型:将直接护理时长(如每月200小时基础线)、病情预警准确率(设置分级评分卡)、患者教育成效(通过知识测试反馈)纳入核心指标。对于科研要求,可建立转化系数——例如将1项专利应用等同于2篇核心论文,社区健康项目影响力指数可折抵影响因子。在职称晋升中,临床贡献权重应从现行的30%提升至60%,形成“临床能力为主轴,科研创新为增值”的弹性评价框架。

医疗评审制度需要认识到,护士的听诊器不仅检测心跳,更测量着整个医疗体系的健康度。当政策天平开始向临床实践倾斜时,我们终将见证护理价值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范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