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征稿启事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8 16:49:40

1.jpg

投稿须知
1.本刊只接受网站投稿,不再接受纸质和邮箱投稿。
2.投稿成功后,当网站状态显示“初审”或收到邮箱回复,请立即支付稿件处理费30元,未寄稿件处理费者,稿件将不进入审稿流程。
支付方式:
1)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点击右下角“支付”进入二维码汇款页面(请务必在汇款时备注稿件编号)。
2)邮局电子汇款(请务必在汇款单附言栏中注明稿件编号),汇款人需写第一作者姓名。
汇款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6号《中国临床护理》编辑部
收件人:《中国临床护理》编辑部
邮政编码:430014
3.本刊审稿期限为2个月。投寄本刊稿件2个月(以稿件回执日期计算)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务必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2个月过后,稿件可自行处理。本刊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4.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编辑部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
5.本刊所有录用稿件,均以纸载体和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不同意网络出版的作者,请勿投稿。稿件刊载后,赠第一作者当期杂志1本。
6.重大研究成果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论文,可优先发表,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已有专利,请附专利证书复印件。
7. 文章署名、顺序及通讯作者需在文内标出,并以最终上传到网站上的修回稿为准,未经修改直接录用的文章以原稿为准。修回稿上传完毕后,作者不得擅自添减作者。论文授权书中署名必须与最终上传稿件中署名一致。
8.凡收到版面费后作者又要求撤稿的文章,版面费将不再退回。 

撰稿要求
1.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凡通过研究有数据的文章应做统计学处理。文稿不少于3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
2.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英文文题排在中文文题下。
3.作者 作者姓名在英文文题下按序排列,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改动,署名以6名以内为宜。作者工作单位应注明全称(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指定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姓名、邮政编码、电话、单位名称。
4.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250字左右),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5.关键词 需标引2~8个关键词。从最新版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也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
6.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划分不超过4级。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级标题为1.1.1.1。编号一律左顶格,不空格。
7.医学名词 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文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药物名称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使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
8.图表 能用少量文字说明的内容,尽量不使用图表。图、表应出现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连续编码,注明图(表)序、图(表)题和图(表)注。线条图高度与宽度之比以5∶7左右为宜,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照片图要求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清晰,层次分明。表格一般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
9.计量单位 使用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计量单位使用必须规范,mmHg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关系。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
10.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10%~50%不能写成10~50%,20%±1%不能写成20±1%。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每个数值后单位不能省略。
11.统计学符号 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12.缩略语 文题与摘要一般不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如DNA、RNA、HBsAg、PCR。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略语。
13.参考文献 引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近年公开发表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应在文中引用处按引用顺序以数字加方括号标注于右上角,并在文末参考文献项内按顺序书写清楚。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姓前名后书写,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英文)。每条参考文献须著录卷、期、起止页,并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与原文核对无误。
14.基金项目 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