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关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这五道题你都能答对吗?

时间:2023-12-28 10:10:57

全球约64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HF),且65岁以上成年人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也较高,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多种危险因素可增加HF患病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高危人群罹患HF的风险。

 

关于HF的危险因素、分期等,您了解多少?赶紧来测一下吧!

1.关于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7项核心生活方式改变对HF风险的影响,下面哪种说法最为准确?

A.只有冠心病患者才能从中获益

B.遵循4项及以上干预措施可以降低HF风险

C.只有戒烟可以降低HF发病率

D.遵循一项干预措施即可保护心脏功能


解析:

AHA推荐患者遵循“Life's Simple 7”(简单生活7要素),以降低HF风险,并保护心脏结构和功能。“Life's Simple 7”包括戒烟、改善体重指数(BMI)、增加体力活动、改善饮食、降低总胆固醇、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2022年,AHA在Life's Simple 7”的基础上,新增了健康睡眠,并对饮食、吸烟、血脂、血糖进行了更新,称为“Life's Essential 8”(生活8要素)。


在一项来自中年成人(45-64岁)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研究中,评估了遵循“Life's Simple 7”改变对于HF的影响。该研究纳入超过15,000名罹患HF和心梗的患者。研究发现,与不遵循这些干预措施的患者相比,遵循四项及以上干预措施患者的HF终身发病率减少约30%,且“Life's Simple 7”评分与HF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他分析表明,坚持这些干预措施还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上述结论在因遗传因素而处于较高风险的患者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答案:B

 

2.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定义,以下哪项最符合HF A期患者?

A.合并结构性心脏病

B.有明显症状

C.属于HF高危人群 

D.均合并代谢综合征


解析:  

《ACC/AHA/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022)》明确了心衰分期,强调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A期(心衰风险期):包括有心衰风险但当前或既往无心衰症状/体征且无结构性/功能性心脏疾病或异常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以及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或服用心脏毒性药物、有心肌病基因变异或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

➤B期(心衰前期):目前或既往无心衰症状/体征,但存在以下任意一种证据支持的患者:①结构性心脏病、②充盈压增加、③合并≥1种危险因素且利钠肽水平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持续升高。

➤C期(症状性心衰期):患者存在症状性结构性心脏病,目前或既往有心衰症状,包括气短、持续咳嗽、水肿(下肢、足踝)或腹水、疲劳和恶心等。

➤D期(心衰晚期):尽管已经尝试优化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但患者仍存在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且反复住院。


答案:C

 

3.下列哪项是HF的已确定遗传风险因素?

A.肥厚型心肌病

B.肥胖

C.抑郁症

D.心肌炎


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以心肌肥大为特征,是导致心脏性猝死、HF和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HCM和射血分数<5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也更容易发生突发性心脏死亡。

最新AHA/ACC肥厚型心肌病指南以及我国心衰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有心肌病家族史者常规进行遗传筛查及咨询,每3-5年对无症状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评估应包括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以及遗传学检测,必要时进行干预,以降低此类人群的心衰发生、进展和猝死风险。

突变基因携带者可能存在心衰风险,推荐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并长期随访,随访频率视心肌病类型而定,如有HCM家族史的青少年应加强筛查,推荐从12~18岁开始每年评估1次,以预防心衰。

对于合并HF危险(包括左心房扩张、年龄较大或NYHA分级III-IV级患者)的HCM患者,如果符合抗凝治疗条件,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长期动态监测。对于非梗阻性HCM合并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使用心肺运动负荷试验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或机械循环支持。

虽然肥胖、抑郁症和心肌炎与HF风险相关,但它们不被认为是HF的遗传风险因素。


答案:A

 

4.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以下哪项是心衰风险的预测因素?

A. 血糖控制不佳

B. 新诊断的糖尿病

C. 男性

D. 缺乏社会心理支持


解析:

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衰风险。在此类高危人群中,A1c每升高1%,心衰风险增加8%-36%。 糖尿病和心衰的机制存在重叠,因此在控制血糖和脂肪酸的治疗策略可能会预防或减缓心衰进展。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即使校正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也可增加男性近两倍及女性近四倍的心衰风险。 

在糖尿病患者中,以下因素可增加心衰风险:

➤年龄增长;

➤糖尿病时间更长;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肾病;

➤视网膜病变;

➤肥胖;

➤NT-proBNP水平更高。


答案:A

 

5.相较于其他导致呼吸困难的病因,以下哪一项是心衰的最强预测因子?

A. B型利钠肽(BNP)

B. 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

C. 高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D.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降低


解析:

与其他导致呼吸困难的病因相比,BNP是心衰的最强预测指标。左室充盈压较高会刺激BNP释放,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发挥利尿、利钠和降压作用。BNP还具有全身性和肾脏交感神经活性,对进行性心衰发展过程中的纤维化和重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BNP水平升高是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功能障碍的标志。


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高钠血症和高钾血症,以及AST、ALT和LDH浓度降低,不一定与心衰同时发生,并不能作为心衰的预测因素。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