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生发表论文千万别入的这些坑!

时间:2024-01-05 10:10:57

医生在发表论文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才能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以下就是医生发表论文千万别入的这些坑!

1. 不要忽视参考文献

医学领域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支持,因此医生在发表论文前应该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并引用有效的数据和观点。忽视参考文献可能会导致你的论文被认为是轻率和不严肃的,进而影响您的学术声誉。

2. 不要使用过度复杂的语言

当医生进行学术研究时,可能会倾向于使用较为复杂的术语和语言,以展现研究的深度和完整性。但是,如果使用过度复杂的语言,会使人们感到难以理解和阅读,从而导致读者放弃阅读您的论文。因此,建议医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简明而易懂的语言。

3. 不要拖延提交期限

医生在进行研究和写作时,常常有许多琐碎的工作需要处理,如数据分析、实验和参考文献的收集。如果医生一直拖延提交期限,可能会导致论文未及时发表,影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 不要遗漏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医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一些医生可能会忽略这些细节,或者不知道如何描述它们。这会使读者难以理解您的研究和论文,并从而降低您的学术声誉。

5. 不要在论文中引入自己不了解的内容

医学领域的研究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如果您在论文中引用并解释您不熟悉的内容,可能会使论文显得有欠严谨。此外,这也会引起专业人士的疑虑和质疑,降低论文的可信度。

6. 不要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

医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这些错误会使您的论文显得难以理解和缺乏条理,从而影响读者对您的研究和论文的信奴

7. 不要忽略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您提交论文时,编辑和审稿人往往会提出修改和完善您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医生应该认真阅读审稿人的反馈,认真考虑每个建议和评论,并尽量在文章中加以改进和修正。

总之,医生在发表论文时,需要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和陷阱。通过注意这些方面,医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同时也为个人学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成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