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Medicine:异种胶原基质膜技术,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角化粘膜增厚效果
时间:2024-12-02 17:15:57
从咿呀学语到步履蹒跚,口腔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经历了第一次换牙后,外界或自身因素导致的恒牙缺失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牙种植体技术悄然问世,它是一种模拟天然牙齿生理解剖结构的新型修复技术。与天然牙周组织相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含有较少的细胞和血管,使得紧凑度和拉伸度均较差。为了追求稳定的骨整合,获得足够的角化组织,以及保持患者种植体周围的美观和长期健康,很多医生正急于寻求更先进的技术。
2021年1月22日,吉林大学韩春雨等人在老牌期刊《Medicine》的“Keratinized mucosa augmentation guided by double xenogeneic collagen matrix membranes around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ndible”一文介绍了一项全新技术:异种胶原基质膜技术,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角化粘膜增厚效果!
研究背景
牙齿是人体坚硬的器官,拔牙后,手术创伤、血管供应缺乏以及功能性刺激都会使骨轮廓发生不可避免的缩小。同时,附着于骨的软组织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导致角化黏膜不足和前庭沟浅。以上现象愈后不足都将进一步提升骨填充过程伤口闭合的难度,并增加种植体周围长期健康风险。
根据以往研究,角化黏膜宽度≥2 mm是维持种植体周围牙龈健康的必要条件。研究者发现,来源于动物皮肤组织中的异种胶原基质(XCM)膜,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完全去除表皮层和细胞成分,可成为组织再生的屏障。
为寻找更加贴合患者的口腔材料,本研究发现了这种简单的角化组织扩增技术,以获得下颌骨后部足够的垂直和水平角化组织,试图对双XCM膜引导下的角化粘膜增强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了一名66岁健康女性,她的左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5年。根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显示,该患者#36和#37的可用骨骼高度分别为11和12毫米,牙顶宽度分别为8和7毫米,符合植入假体的身体需求。但由于该患者#36和#37的口腔角化粘膜宽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增加角化粘膜。因此,医生首先安排了常规的种植手术,并在第二阶段手术前进行了角质化粘膜扩张。
手术后三个月,X-光检查显示患者的骨结合情况良好。但探头测量结果显示,患者口腔近侧、中侧和远侧颊粘膜角化厚度分别为0.5 mm、0.5 mm和1 mm,不足以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
由于患者不接受游离牙龈移植的治疗方法,因此医生使用了双重可吸收XCM膜技术进行角化粘膜增厚,以尽可能获得更厚的粘膜。在关节局部浸润麻醉术下,医生沿颊粘膜-牙龈交界处做横向切口,并用直镊将顶端的半龈瓣剥离。
接下来,医生用缝线固定双吸收膜,以覆盖裸露的骨膜。简而言之,即将两层膜经口外逐层缝合,使第二层膜的多孔基质层与第一层膜的致密层接触。然后将该双XCM膜的边缘插入上述半牙龈瓣下,同时将第二层膜的压实层暴露于口腔环境。后应用间断缝合来保持整体稳定性。
术后的第2天、第4天和第1个月进行复诊,观察术后治疗效果。
Ⅰ期治疗2个月后,展开了Ⅱ期治疗。治疗前首先利用放射学检查和探针进行测量,发现骨整合效果良好,角化组织体积足以用于下一阶段的假体植入;近、中、远颊角化粘膜的宽度分别为4、3和3毫米,牙龈的厚度是4毫米。
接下来,医生为患者进行了Ⅱ期手术,术后7天角化粘膜的咬合面和颊面恢复良好,牙龈袖口也包裹足够的角化粘膜。患者对愈合过程和终结果是满意的。
结 论
通过临床论证,此次研究发现双重可吸收XCM膜技术可应用于角化粘膜宽度小于2 mm病例的软组织扩张术。该技术具有手术部位少、手术操作简单、疼痛和感染风险降低、口腔功能舒适性改善,还能增加一定的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