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呃逆

时间:2024-12-12 16:38:34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俗称打嗝。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病因

引起呃逆的原因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健康人也可能发生过呃逆,其中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很冷的食物、酒、碳酸饮料等。

中枢器质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尿毒症、乙醇中毒等。

外因性:呃逆反射弧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如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肺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等;迷走神经刺激,如胃扩张、胃炎、胃癌等。

药物:兴奋剂、磺胺类药、地塞米松、利眠宁、甲基多巴、巴比妥酸盐、安定等都可能引起呃逆。

其他:诸如手术中普通麻醉处理和麻醉的并发症,外科手术中对膈神经的处理,还有精神压力等因素。

鉴别和诊断

首先要判别是生理性还是器质性疾病引起,如疑有器质性疾病则按以下顺序检查。健康人也会呃逆,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呃逆,这点鉴别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1.全身及神经系表现 注意生命体征、局部体征和脑膜刺激征的有无。

2.局部表现 头颈部、胸部、腹部体征,各部位炎症和肿瘤的有无。

二、辅助检查

发作中胸部透视可判断膈肌痉挛为一侧性或两侧性,必要时做胸部CT,排除膈神经受刺激的疾病,做心电图判断有无心包炎和心肌梗塞。疑中枢神经病变时可做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等。

疑有消化系统病变时,进行腹部X线透视、B型超声、胃肠造影,必要时做腹部CT和肝胰功能检查,为排除中毒与代谢性疾病可做临床生化检查。

疑有消化系统病变时,进行腹部X线透视、B型超声、胃肠造影,必要时做腹部CT和肝胰功能检查,为排除中毒与代谢性疾病可做临床生化检查。

治疗方法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所谓顽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东茛菪碱: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麻黄素:用麻黄素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3次。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氯丙嗪:有学者采用氯丙嗪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结果用药后30 min内呃逆症状消失9例,0.5~3 h症状消失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氟桂利嗪:有学者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46例,结果痊愈40例(87%),有效5例(11%),临床总有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