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院过紧日子,医务人员薪酬何时回升?
时间:2024-12-24 11:23:05
近期,卫健委发文要求医院继续“过紧日子”,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院的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医务人员的薪酬何时能够回升?这一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政策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医疗机构要“过紧日子”,这背后反映了医疗系统面临的经济压力。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行,医院的营收大幅减少。此外,医保控费和反腐行动也使得医院收入来源受限。在这种背景下,医院不得不压缩成本,其中包括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
根据《2023年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超过一半的医生实际收入下降,包括绩效、津贴比例和部分加班费。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为医院的运营压力依然存在。
医改政策的影响
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例如,2021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这些政策的目标是在保障医务人员稳定收入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
然而,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以及医院营收不利,薪酬改革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许多医院在实际操作中仍难以落实这些政策,导致医务人员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
医院经营管理的挑战
医院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应对经济压力。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正在利用冗员开创新的科室和专病诊疗中心,或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扩大全病程患者管理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但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同时,医院还需完善内部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医保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
政府投入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解决医院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尽管政策中没有直接对在职人员工资予以保障,但如果这些投入责任落实到位,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负担将大大减轻,从而有更多业务收入可用于薪酬待遇提高。
此外,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院,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这样的政策可以缓解医院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
未来发展趋势
从长期来看,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收入。其次,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保证医院收入的情况下,薪酬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最后,医疗体系的深化改革也是关键,包括进一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周子君表示,理论上医生的薪酬应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3倍。中国著名医改专家魏子柠认为,这一目标需要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来医务人员薪酬回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医疗改革和经济压力下,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未来需要通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政府持续投入以及深化改革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薪酬结构的优化和医务人员收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