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揭秘医护人员忽视的5大指标!

时间:2025-04-11 11:50:28

在医疗领域,医护人员常常忙碌于日常诊疗,却可能忽视了一些关键指标的监测与管理。据观察,有高达90%的医护在这些方面存在疏忽。这些被忽略的指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对长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五个常被忽视的关键指标,帮助医护人员提升诊疗质量。

是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稳定的血糖控制是治疗的核心。然而,许多医护人员往往只关注即时血糖值,而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一反映长时间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患者在过去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血压监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风险因素,但很多医护人员仅依靠偶测血压值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忽略了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动态血压能够提供24小时内不同时间段的血压数据,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降压策略。

第三是血脂管理。血脂异常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其水平的持续升高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然而,许多医护人员在随访过程中未能及时监测患者的LDL-C水平变化,导致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尤其是关注LDL-C的变化,对于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意义重大。

第四个常被忽略的指标是肾功能评估。肾脏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但慢性肾病往往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但它们在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成为评估肾功能早期损伤的重要手段。定期计算eGFR,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减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要提及的是心理健康评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侧重于躯体疾病的诊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加重病情。因此,在日常诊疗中融入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血糖管理、血压监控、血脂管理、肾功能评估以及心理健康评估,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但又极为重要的五个关键指标。加强这些指标的监测与管理,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