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医务人员材料里绝不能出现的三个字!
时间:2025-04-29 15:05:14
在医疗领域,每一份病历、每一次诊断、每一项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医务人员作为守护健康的卫士,他们的专业素养、严谨态度以及准确的判断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系列医疗工作的背后,有三个字是绝不能出现在医务人员材料里的,那就是“想当然”。
“想当然”,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与隐患。在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或惯性思维去处理。医学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科学,人体的生理机能、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容不得丝毫马虎与随意。
从病历记录方面来看,“想当然”可能导致关键信息的遗漏或错误记载。病历是患者病情的真实反映,也是后续诊断、治疗以及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如果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对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填写,而没有进行详细的询问、细致的检查,那么这份病历就可能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例如,对于患者既往过敏史的记录,若只是凭借印象或推测,而未实际核实,一旦在后续治疗中使用了患者过敏的药物,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诊断过程中,“想当然”更是要不得。疾病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同一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的患者即使患有相同疾病,其具体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分析,结合各种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若仅凭经验或第一感觉就“想当然”地给出诊断,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比如,有些疾病在初期可能与其他常见疾病症状相似,若不加以仔细鉴别,就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治疗环节同样不能有“想当然”的存在。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如果医务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常规或自己以往的经验“想当然”地进行治疗,可能会使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例如,在用药剂量上,不同患者的耐受性不同,若不根据实际精准调整,可能会因剂量过大给患者带来伤害,或者因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想当然”还可能影响到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医疗团队通常需要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救治工作。如果在交接患者信息、讨论治疗方案时,有人“想当然”地表达观点或传递信息,就可能导致团队成员之间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整个治疗流程的顺畅进行。
无论是病历书写、诊断、治疗还是团队协作,医务人员都必须摒弃“想当然”的思维模式,以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医者的初心与使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