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2025国自然大动作!严管评审专家

时间:2025-04-29 15:30:45

202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迎来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改革,而其中针对评审专家的严管举措,无疑将成为提升科研资助公正性与科学性的关键一环。

一直以来,国自然的评审专家们肩负着重大责任,他们手中的评分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众多科研项目能否获得资金支持,得以开展深入探索。然而,过往也并非毫无瑕疵,部分评审专家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人情评审、利益关联未充分披露等,就像隐藏在科研生态中的“毒瘤”,影响着公平竞争的环境,也让真正有价值、有创新的科研项目可能被埋没。此次改革,就是要直击这些痛点,重塑评审环节的纯净与公正。

严管首先体现在评审专家的遴选机制上。以往或许存在一些相对宽松的准入标准,使得个别并不完全适配的专家进入评审队伍。而现在,选拔过程将更加精细化、严苛化。不仅要求专家在本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需考察其科研伦理意识、公正评判的过往记录等多方面素质。例如,会综合考量专家近五年内参与科研项目评审的次数、好评率,是否存在因评审不公被投诉且查证属实的情况等。只有全方位达标的学者,才有机会成为国自然评审专家团的一员,从源头保障评审队伍的高质量。

在评审过程中,监督力度更是空前加强。以往评审多依赖专家自身的自觉与职业道德,可人性总有复杂的一面。如今,每个评审环节都被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专家的每一个打分细节、对项目的书面评价,都要详细记录在案,后续可供追溯核查。同时,引入了同行评议与交叉校验的方式,不同专家组之间相互审视评审结果的合理性。倘若一位专家对某类项目打出的分数与其他多数专家差异过大,又没有充分合理的说明,那么这一评分很可能就会被认定为异常,进而触发深入调查。而且,对于评审专家与申报项目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如师生关系、同单位合作关系乃至潜在的商业合作关系等,都要求专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主动申报,一旦发现隐瞒,将面临严厉惩处。

为了确保评审专家能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培训环节也成为了重点。在每届评审工作开启前,组织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不再是简单讲讲规则,而是深入剖析过往典型的评审失误案例,让专家们清晰认识到不规范评审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邀请资深科研管理专家、科研诚信建设领域的学者,来讲解最新的科研政策导向、如何精准识别项目的创新性与科研价值,帮助评审专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评判能力,使其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科研项目时,能够依据科学标准,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退出机制也愈发明确。对于那些多次出现评审失误、违反评审纪律或者不能适应新评审要求的专家,不再姑息迁就,而是及时清理出评审专家队伍。这打破了以往那种专家“终身制”的安逸状态,时刻督促着每一位评审专家要与时俱进、严谨负责。

国自然 2025 年的这场严管评审专家的改革风暴,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旨在为科研领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平竞争的环境。让真正有实力、有创新思想的科研人员能够凭借本事获得支持,让国家的科研资金能精准浇灌到最具潜力的研究项目之中,助力我国科研事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准稳健迈进,在全球科研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收获更多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推动各个学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随着这些严管举措的落地实施,国自然的评审环节将脱胎换骨,成为科研生态中坚实可靠的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