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职称评审5大材料难题 90人卡住!

时间:2025-04-30 17:32:00

在职称评审的漫漫长路上,众多申报者怀揣着期待与努力前行,然而,有一些问题却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绊脚石,卡住了 90%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聚焦于职称评审中那极易让人“中招”的 5 个材料问题,为您的评审之路扫清障碍。

材料完整性缺失是个高频问题。职称评审所需材料繁多,从基础的学历证书、工作证明,到各类业绩成果材料,缺了任何一项都可能让申报大打折扣。有些申报者可能因疏忽,遗漏了早年参加培训的结业证书,或是某次重要项目的关键文件。比如一位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老师,教学成果丰硕,却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忘记附上当年支教期间的考核表,这使得评审专家无法全面了解其经历,最终影响了评审结果。每一份材料都是构建您职业画像的一块基石,缺失哪怕一小角,都可能让这幅画像变得不完整。

材料真实性存疑也是致命伤。个别申报者妄图投机取巧,对业绩数据夸大其词,或者伪造获奖证书等。在如今严谨的评审机制下,一旦被查出,不仅本次评审泡汤,还会给个人职业声誉带来极大损害。曾有企业员工为晋升职称,虚构参与重大项目的经历,声称自己主导关键技术研发,可在实际核查中,发现其并未在项目中承担核心角色,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断送了本已到手的晋升机会。真实是材料的生命力所在,任何虚假都经不起推敲。

材料的规范性常常被忽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职称评审,对材料格式、排版、装订都有细致要求。有的老师写教学总结,字体混乱、行距不一,段落划分也不合理,使得评审专家阅读困难,难以快速抓取关键信息。还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交的项目报告图纸折叠随意,标注不清,不符合规范尺寸。规范的材料就像整齐排列的士兵,能让评审专家高效地检阅您的“战绩”,反之,则会让您的努力在混乱中黯然失色。

材料关联性不足困扰着很多人。申报者虽准备了厚厚一沓材料,但各项材料之间缺乏逻辑串联。比如一位医护人员提交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不少,可在阐述这些成果如何助力临床工作提升、解决实际医疗问题时,却语焉不详。评审专家看不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无法理解您专业成长的脉络以及综合能力水平。材料应环环相扣,像一条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材料)都通过主线(逻辑关联)串联起来,展现出您完整的专业素养。

材料的时效性不容小觑。职称评审通常有明确的时间范围界定,超出时效的材料可能不再具备效力。有些申报者拿着几年前过期的继续教育学分证明,或者早已结束项目的陈旧资料来申报,却没有及时补充新的成果。就如同新闻报道,过了最佳时效期,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新材料才能反映您当下的水准与近期的努力,让评审专家看到您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职称评审是一场严谨的职业检验,避开这 5 个材料问题陷阱,用心准备每一份材料,您将更自信地迈向职称晋升的阶梯,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