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卫生职称评审政策深度解析:临床能力成核心,破格晋升通道开启

时间:2025-05-29 09:30:31

卫生职称评审政策迎来深层次改革,通过优化评价维度、放宽准入条件、强化实践导向等举措,构建更符合医疗行业特性的晋升体系。以下从政策调整核心、破格晋升路径、区域实施差异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评价体系重构:从"论文指标"到"临床能力"

2024年改革颠覆了传统以论文、学历为主导的评价模式,转而聚焦医疗实践核心价值。例如:

临床医生考核指标:手术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平均住院日等数据成为硬性要求,直接反映技术全面性与效率。

论文权重下调:实践型职称系列(如临床医疗)取消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一刀切标准,重点考察病例分析、临床决策等实际能力。

医德医风前置:将医疗作风、患者评价纳入晋升必要条件,强调"以德为先"。

二、破格晋升:为突出贡献者开通"绿色通道"

针对特殊人才,各省设置了灵活晋升通道,核心条件包括:

1.业绩突破性要求

2.资历放宽

3.特殊贡献认定

场景比喻:破格晋升如同"医疗奥运冠军直通通道",只要能力够强、贡献够大,无需苦等资历年限。

三、区域差异化实施:从"全国统一"到"因地制宜"

1. 江苏省:量化指标引领全国

明确将手术难度系数、并发症控制率、次均费用等数据纳入评分体系,例如:

开展IV级手术数量需达到年度总手术量30%以上;

单病种诊疗例数低于省级平均值者需补充临床报告。

2. 四川省:业绩导向破冰

允许业绩突出者跳过副高考试直接评审,例如:

年度主刀手术量超500台且无差错事故;

发明专利转化收益超百万元。

3. 北京市:动态调整与医院自主权

下放职称评审权至三甲医院,协和医院等可自定晋升标准(如科研型医生侧重成果转化);

新增"全科医学"独立评审序列,匹配基层医疗需求。

地区差异提示:医生需关注本省政策细则,例如江苏重数据量化、四川重实绩突破、北京强调医院自主性。

四、基层与资深医生的"减负"与"加速"

1.基层医生倾斜政策

2.高龄医生绿色通道

五、未来趋势:职称与岗位深度融合

2024年政策明确职称与岗位聘用直接挂钩:

副高对应行政岗五至七级,正高对应一至四级;

医院可自主设置科研型、教学型岗位晋升标准(如论文要求差异化)。

长远影响:职称不再只是"头衔",而是与薪酬、职责深度绑定,倒逼医生提升综合能力。

如需了解具体省份政策细节,可参考当地卫健委发布的申报通知(如江苏、四川等已公布完整方案)。